前几天,我接待了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她的双足的拇趾都外翻,足拇趾已对第二趾挤压,影响行走,十分痛苦。她告诉我,她曾是一个芭蕾舞演员,从小用脚尖旋转,现在落下这个后遗症。她希望能为之解除足下之忧。
有人于是问我,拇趾外翻是芭蕾舞演员的职业病吗?
是的,芭蕾舞演员的确易患拇外翻症。但是,现在,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及穿鞋不当,很多足部的畸形将会相继出现,拇外翻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医学研究发现其和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穿窄小高跟鞋、扁平足及长久站立或行走、过度负重等。拇外翻男女的发病比例大致为1:30。这可能与长期穿着高跟鞋等原因有关。畸形常常在青年期即发生,多呈对称性,到中、老年后病变逐渐严重。
拇外翻随着畸形进一步的发展,疼痛症状将逐渐严重,但脚部疼痛轻重与畸形程度并不成比例,个体差异较大。有时脚拇趾畸形严重,疼痛却不明显。但大多数畸形严重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最常出现于突出的骨赘,主要由于该部位长期受鞋帮挤压、摩擦,使局部皮肤增厚、骨质增生,产生滑囊、滑囊炎等病变,引起红肿、疼痛症状。同时,由于拇趾对第二趾的挤压,可引起第二趾的疼痛。
拇外翻畸形的诊断并不困难,医生可以通过外形、体检及摄片给予确诊。其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通过支具,其原则是减少患者的症状及延缓畸形的发展,目前最为常用的支具包括拇囊保护支具及分趾支具。前者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内侧骨赘与鞋的摩擦,减轻疼痛症状。而后者通过分趾,既可以减轻拇指对第二趾的挤压,也可相对延缓拇指外翻的进展。
拇外翻畸形看似并不复杂,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及具体表现的多样性,并不能通过一种手术方式解决所有类型的畸形。拇外翻的手术方法共有130多种,如此多样的术式说明其各有优势,也各有缺点。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畸形的类型及表现,错误地选择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症状。
拇外翻手术后,患者常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同时拇外翻手术的术后复发率也很低,远期的效果较好,但临床上也存在极少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畸形的复发。
(作者是上海华山医院骨科博士、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