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娱新闻·艺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实还是画皮?
林明杰
  去中华艺术宫看了《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更觉得现在某些“写实”画家是南辕北辙。

  很多人提到“写实”,就有点不屑,觉得是过时货。所以“写实”画家对此很敏感,唯恐过时,不时与一些画商搞出些集体行动和呼吁,让人觉得“写实”很行。

  “写实”画家喜欢炫耀他们的“基本功”。却不知,写实油画的技法在西方绘画史上,从达芬奇直到安格尔,再到正在上海展出的这批奥赛藏画,真可谓已被演绎到极致。这是西方土生土长的艺术手法。中国画家玩西方人的“写实”油画能达到怎样的水准?你只要想想老外唱京剧和画国画能达到怎样水准就可以了。有一次,在某大型博览会上看到一幅临摹鲁本斯的名画,瞅着像外国二三流画家的“老仿”。走近一看落款——国内写实画派大师也。

  今天貌似过时的写实,在当年可是离经叛道。试想,在科技未发达的时代,画家能逼真地再造景象,这近乎上帝手段了。

  艺术史上的写实绘画,曾经是一种“新锐”艺术,曾一次次地打破人类思想的藩篱,突破等级的界限。从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到法国写实主义笔下的贩夫走卒,显示的是从平民赢得了贵族独享的“画像权”,到底层民众的喜怒哀乐被艺术作品广泛关注,这一推动人类平等,社会进步的艺术功效。

  反观我们的某些“写实”绘画,要么是当年的应命歌颂,要么是迎合市场的艳俗逼真,惟独缺乏艺术家最重要的真诚和挚爱。写实的技法或许我们不必照搬,但写实绘画最重要的精神却该发扬光大。我们是否能如奥赛带来的这批写实绘画的作者那样,去关注、反映当下中国的民生? 

  最近看到,画家张晨初在微博上频频发表其所绘“中国角色”系列肖像,并向网友征集绘画题材。所绘“角色”从郭美美到雷政富,从方舟子到王石,从袁隆平到莫言,皆当下社会的热点人物。这好像有点意思,但远远不够。转型期的中国,民生百态,社会进步,都期待着具有写实“基本功”的画家们。

  没有真爱或真恨的写实,只是画皮。             

  林明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综合视点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艺术灵魂比技艺更重要
写实还是画皮?
爱上丁雄泉笔下的女子
沈从斌山水画有诗意
一流的美术馆要什么?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艺术A15写实还是画皮? 2012-11-27 2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