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村庄 别有洞天
最典型的地窨村坐落在平陆县的张店镇,地处山西最南端,境内沟壑纵横,自古就有“平陆不平沟三千”的说法。所谓地窨院,即在平地下挖一个巨形的四方大坑,坑深达十米以上,在坑的四壁打上窑洞,布局有点儿像北京的四合院,只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一个需要砖瓦、木材来搭建,一个只利用当地的黄土即可成型。奇特的是这样的四方大坑连片成村,人站在上面能听到从下面隐隐传出说话声、犬吠声、鸡鸣声,有点神秘。
找到村子,要进民居如没人指点也不成。不少游人常在村子上面绕来绕去,却找不到入口。我们是在当地人带领下,走了一段缓坡,再钻过一个地道式的门洞后,才得以进院。置身其中,抬头观望,只见蓝天被“切成”了正方形,颇有坐在方井观天的感觉。参观的第一家,主人叫王守贤,60多岁了,这个院子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院子大约七八十平方米,中间一口旱井,用青石板盖着井口。院子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扯着几根绳子,上面挂着等待晒干的海带。扫视了一周,发现这座院落共有十个窑孔。正中间的窑洞向阳,还有半间窑洞的门隐在里面,有个诗意的名字叫“挂月”。其他的窑洞分别用来储粮、储物以及过去饲养牲畜。而在正南方的院门门洞旁,为防雨所设的排水道清晰可见,老王说这条排水渠通向不远处的一条土沟。跟着他再走上去,来到院外窑洞上面的打谷场。搬开一块石板露出一个洞口,他告诉我说,这个洞口直通窑洞,打完谷子后,可直接从小洞将粮食灌入窑洞,十分方便。
进得窑洞,靠窗的是土坑,墙上贴着有乡土气息的墙围纸,还有色彩鲜艳的年画。老王介绍,别看这地窨院在地下,却冬暖夏凉;而且又可避风沙,黄土高坡冬春风雪多沙大,但对地窨院几无影响,农妇可安然在炕头飞针走线。
依地就势 历史悠久
“地窨院”在平陆县据说有4000年历史,其建造方法是,先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从上而下挖一个方形深坑,形成露天场院,然后在坑壁上掏成正窑和左右侧窑,一侧挖成人畜上下出入的斜坡通道。地窨院四周的墙壁上,用砖砌起崖面,用瓦挂起窑檐,修建有窑腿。窑洞装有天窗,便于通风。窑洞内,用石灰抹平,刷成雪白的墙壁。院内一般都挖口深达10米左右的渗水井,下雨时,雨水自然流入井中,避免造成院内积水,沉淀后可供人畜饮用。井中储存的水可以调节院里的气候,用来浇灌院内的果树、花卉、菜地等。由于院中小气候所致,植被发芽早、落叶迟,生长茂盛,郁郁葱葱,院中的空气因此也颇为清爽。
地窨院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一是在晋南到豫西这一片黄土高原上,地势平坦,没有山崖可以依靠,缺少自然垂直地形开凿靠山窑;二是黄土高原的土壤结构多为卧性粘土,比较坚实,具有直立性,适宜建造生土建筑,为挖窑洞提供了可能,于是当地人创造了这种独特的民居建筑。
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