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1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伪体”诗词何其多?
陈歆耕
  陈歆耕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华(古典)诗词学会的注册会员有两万多人,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要多出一倍多。还有一个数字也非常惊人,全国爱好古典诗词写作的人号称有“百万大军”。会员多,爱好写作者多,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古典诗词这种文体在当下仍然魅力四射,吸引无数人在这片土地上“探险”。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写作者多,就说古典诗词在当下如何繁荣。因为繁荣的标志不是写作者的数量和作品的数量如何之多,而是有多少可以成为这个时代标高的精品力作。要论多,乾隆皇帝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超过全唐诗的数量,但可有一首流传下来?不知谁能为我脱口朗诵出几首当代古典诗词作家的作品,或说出当代诗词中几段几乎尽人皆知的名句?

  再拿古典诗词与同样是传统的艺术——书法比较吧,我们总还能说出几个全国有名的书法大家或在当地有名的书法家,但要我说当代谁的古典诗词写得最好,其代表作是什么,真的是说不出来。如果真有,我只能承认自己孤陋寡闻。

  为了找到这个在我心中盘旋已久的答案,我近期留心读了一些报刊上发表的古典诗词,发现其核心的问题是当代人写古典诗词,只是学到了古人的皮毛,并没有领悟其中的精髓。其实古典诗词的创作与其他文体的创作一样,也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循的。清代学者翁方纲在《清诗话》中指出:“诗者忠孝而已矣,温柔敦厚而已矣,性情之事也。”再往前推,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现代人写诗,似乎以为只要熟练掌握了平仄韵律就行了,而比此更重要的“性情”和“志”的充盈,却被忽略了。当然,说现代人写古典诗词全不注重“性情”似也有点武断。那么,为什么在现代人写的古典诗词中感受不到“性情”呢?黄宗羲有一段话可以搬来代替我的分析:“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古人之人情与物相游而不能相舍……即风云日露,草木虫鱼,无一非真意之流通,故无溢言曼词以入章句,无论笑柔色以资应酬……以此论文,今人之诗,非不出于性情也,而无性情之可出也。”请仔细回味最后一句话,真是入木三分。想想看,躺在沙发电视机前,寻找古典诗词的那种感觉和意境,又有何“性情”可言呢?

  清代伟大的思想家、社会批评家、杰出诗人龚自珍,强调为人为文都要追求“纯真”,正如他在诗中写的:“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种花都是种愁根,没个花枝不断魂。”他激烈批评士林中盛行的虚伪之风,而诗文则成了虚伪的载体。他把那些文人无病呻吟的诗文统称为“伪体”。这下我们可以大致明白当代古典诗词整体平庸的症结所在了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2013春运直通车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视觉周刊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忍一忍
叶对根的思念
“伪体”诗词何其多?
钟楼的记忆
云雾黄山
孔雀
专题邮品魅力无穷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伪体”诗词何其多? 2013-01-19 2 2013年01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