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择“优”不如择“you”考试达人不再牛
王蔚
  时值寒假,已经被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美国名校录取的华东师大二附中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的小秦、小林、小时、小朱四位同学,近日聚集到了科学会堂,出席由凯斯国际教育主办的留学提前录取经验分享会。他们比其他正常录取的学生提早了半年时间,足见他们在学业上的精彩亮相,赢得了美国招生官们的一致认可。   

  分数不是“标签”

  优秀,是这些被国外名校提前录取学生的重要“标签”。那么,什么才是国外招生官认可的优秀呢?康奈尔大学招生官Shawn L. Felton在审阅一批申请者的推荐信时发现,SAT(美国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2200分已经算是“低分”了,拿满分的申请者绝非个例,再加上推荐人的妙笔生花,几乎可以让招生官们难以取舍。

  考试“牛人”越来越多,分数越刷越高,一个个“优秀学生”层出不穷,于是,甄别的办法唯有通过谈话。来自斯沃斯莫尔学院的招生官Ruby,在126个单词的简单谈话中,竟然强调了5遍“you(你)”,他表示,与其说是择“优”,不如说是择“you”,是要挑选一个更加个性化的“你”。

  这样一种非同寻常的对“优秀”的判断,也在几位提前录取的学生身上得到了验证。他们说,申请美国名校,成绩不是“硬道理”,相较于直观的分数,招生官更希望从申请材料中认识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选择他们学校、将来会在那里愉快学习的理由是什么……

  凸显独特的“我”

  说到个性魅力,在经验分享会上演讲的多位同学都提及了这么几个重要概念:“你是谁?”“你有什么梦想?”“什么是真正适合我的?”“我能学到我想学的吗?”“我会快乐吗?”他们建议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们,不要让考试分数湮没了鲜活的自我,不要让大学排名掩盖了大学的气质,选择学校和专业更不可那么功利,而是要真正出于心中的喜爱才去学习,去成长为那个“我”。

  此外,对于许多中国同学来说,准备一份能博招生官眼球的“社会实践”履历,也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到哪里去寻觅?小秦同学通过亲身体会告诉大家,答案或许就在你身边。她说,扎堆“热门”的课外活动,既难凸显自己的优势,在创意方面又显得乏善可陈。她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盯着“模拟联合国”和“学生领袖领导力”等时髦的活动,而是完全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母校的“国际母语日”活动中大力推广上海方言,并成功邀请了一批沪语专家、演艺明星来举办讲座。她坦言,正是因为选择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最终被耶鲁大学提前录取。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2013春运直通车特别报道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7版:市场之窗
   第B18版:市场之窗·评比
   第B19版:市场之窗·评比
   第B20版:职场方圆
八○后老师这样读懂学生: 多问“为什么”少说“不”
择“优”不如择“you”考试达人不再牛
作文新招:给莫扎特音乐配上词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校园内外B14择“优”不如择“you”考试达人不再牛 2013-02-06 2 2013年02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