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秒钟内发现猫腻
据统计,上海海关的快件监管业务量已经超过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空运快件占到了全国同类快件的60%。叶永寅所在的快件处每天监管进出境快件10万票以上。如果将这些快件挨个排列,其长度是虹桥机场到浦东机场两个来回的距离。在快件包裹川流不息的查验现场,海关关员完成一票监管的时间只有5秒钟。如何在短短5秒钟里发现猫腻,最终识破犯罪分子的精心布局?
为练就火眼金睛,叶永寅痴迷于缉毒技能的钻研,平日从报刊杂志、网络、电视中收集整理有关各种毒品的信息资料,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中,这就是后来被大家争相借阅的“快件缉毒红宝书”。而这些信息和资料被他在工作实践中综合运用,反复揣摩,提炼摸索,逐渐总结出一套查毒秘籍——“叶氏查毒法”。在空港快件口岸,叶永寅就用他的“叶氏查毒法”屡建奇功。
象棋盘内包裹粉末
2011年1月21日凌晨3时,一票品名为国际象棋的快件引起了叶永寅的注意。包装完好,发票齐全,初看一切正常。但他在凌晨仍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仔细琢磨:这票快件货值不高,发票手写,收件地址是境内偏远地区,收件人叫“CINDY”,极有可能是化名。小小“棋盘”,大有问题!通过X光机反复辨认后,他果断将棋盘拆开,在夹层里赫然出现了重重包裹着的4包粉末,后经鉴定为毒品咖啡因。
事后,叶永寅从“红宝书”中亮出一份图文并茂的参考资料:2009年7月8日,广州海关查获一票DHL申报棋盘夹藏海洛因走私案。手法与上海的这起案件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来,叶永寅的“弹药库”里早有准备。
为达到更高效率,叶永寅早已娴熟地掌握了一套风险系统,这一风险系统能够根据货物收发的地点,来鉴别它是否有夹藏毒品的可能。比如金三角之类的地区是毒品藏蓄的高发地,风险系统可为他特别锁定“金三角”;或者,在某段时间,毒品贩子往往会打手提包的主题,风险系统就会为他过滤出手提包一类的货物。在海量的信息中,这套系统能为他及时筛选有效信息,“差不多成了第二只眼睛。”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毒贩子非常会掩人耳目,我们在研究他,他也在研究我们。”叶永寅笑着告诉记者。去年5月,他和同事发现了一个嫌疑甚大的拉杆箱,拉杆箱来自尼日利亚。拆包后,发现它的拉杆上果然藏有粉末!叶永寅立刻将粉末送检,结果却让人咋舌——这只是普通的感冒药,并非毒品。叶永寅这才意识到,未曾谋面的毒贩子除了会“隐蔽”之外,还会“试探”。
他悄悄地把手提包封好,连同一封订货单、配件,依然原封不动地寄到了它的目的地——义乌小商品城,整个过程波澜不惊。一个月之后,又一只同样的拉杆箱又从原地寄发,又被叶永寅发现。这一次,毒贩子被他打了个正着,其中藏蓄的不再是感冒药,而是冰毒!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