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人物/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记流亡海外的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记流亡海外的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记流亡海外的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记流亡海外的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记流亡海外的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2013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军人政治家”回国面临“火线考验”
——记流亡海外的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雷炎
  3月24日,流亡海外多年的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突然回国,意欲参加5月11日举行的大选,但回国后的行动并不顺利。4月16日,选举法院取消了他的参选资格。由于他涉嫌卷入三起案件,伊斯兰堡高级法院于4月18日以保释到期为由,对他当庭下达逮捕令。这位军人出身的政治家未来前途究竟会怎样引起广泛关注。

  经历动荡  立志从军

  纵观穆沙拉夫的生平,他首先是个军人,其次才是政治家,而他成为军人,又与儿时的经历息息相关。

  穆沙拉夫出生于原英属印度的首府新德里,其父是英印当局的外交官,但他是个虔诚的穆斯林。1947年,难以维持殖民统治的英国宣布退出南亚,但它推出至今都争议不断的《蒙巴顿方案》,将原殖民地按照宗教族群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当时属于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一时间,宗教冲突和民族矛盾如瘟疫般席卷整个次大陆。仅仅数月,数千万人在印巴之间迁徙,生怕遭到占优势的异教徒社团攻击,无数人死在迁徙途中。当时才四岁的穆沙拉夫也跟着父母坐上开往卡拉奇(今为伊斯兰堡)的列车,他唯一记得的是沿途铁轨旁和站台上堆满了尸体,每当列车靠站,所有人都担心遭到暴民袭击。他还记得,父亲几乎是用生命来保护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的是70万卢比,这些钱是要送到巴基斯坦外交部去的。正是对生命受到威胁的担忧,穆沙拉夫从小就急切希望自己强壮起来。

  很小的时候,因为父亲被外派任职的缘故,穆沙拉夫随全家定居土耳其达七年之久。在土耳其,最受敬仰的人就是已故军人总统凯末尔,他在担任奥斯曼帝国军官时屡次战胜强大的协约国军队,而在帝国崩溃、民族陷入危机之时,又是他拉起队伍力挽狂澜,这些事迹让年轻的穆沙拉夫产生强烈的追随感,奠定了他从军的信念。

  军旅生涯  不畏死神

  1961年,穆沙拉夫如愿考入位于喜马拉雅山下的巴基斯坦陆军学院,学院坐落于小城卡库尔,离著名避暑胜地阿伯塔巴德不远。当身着新军装的新生们坐着卡车进入校园时,那些老学员迎接他们的不是欢声笑语,而是震耳欲聋的口令:“爬到车下面去,再爬上车!”如此反复,穆沙拉夫在车底下爬行时只想着“我要坚持下去,别指望打倒我!”当新生们全身沾满泥土时,又被命令在烂泥中翻滚下斜坡,然后再爬回来,接着再向下滚……穆沙拉夫说,军人的训练过程,就像陶工制作陶器,一个军校学员就像放在陶轮上的陶坯,加工成形后,就被放在军旅生涯的熔炉里。从陆军学院毕业后,穆沙拉夫进入一个炮兵团担任中尉,该团隶属最精锐的第1装甲师。

  1965年,印度为蚕食库奇兰恩向巴基斯坦挑起战端,但弱小的巴方拼死抵抗让印度人大感意外,特别是巴军主动将战火烧向印度本土更是震惊世界。负责“向敌人纵深开火”的任务就落在巴军第1装甲师身上,9月7日该师深入印度境内约24公里,穆沙拉夫在前线给母亲写了第一封战地家信,骄傲地告诉她:“我是在印度领土上给您写信。”9月22日,第1师被调到锡亚尔科特前线,与印度装甲集群展开殊死搏斗,这就是著名的查温达坦克战。战斗中,一发印军炮弹击中巴军一门自行火炮,黑夜里火光冲天,而这门炮的炮膛里还有一发炮弹,一旦被引爆会引发灾难性后果。千钧一发之际,穆沙拉夫率先冲上着火的炮车,一名勇敢的士兵也随长官前进,他们尽力搬走没有爆炸的炮弹。那些躲起来的士兵也纷纷挺身而出,终于扑灭大火。经过17天的战斗,战争在联合国的调停下结束。

  1971年印巴爆发第三次战争,尽管巴基斯坦战败,但以穆沙拉夫为代表的年轻军官却表现出优秀的素养,成为战后重建军队的骨干。

  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穆沙拉夫经常与死神擦肩而过,最后一次被死亡召唤是1999年10月12日。那天,担任陆军参谋长的穆沙拉夫访问斯里兰卡后回国。他的座机正准备在卡拉奇国际机场降落时,当时的总理谢里夫命令关闭巴国内所有机场,要求穆沙拉夫乘坐的飞机离开巴领空,而当时飞机上的燃料只够再飞7分钟。若不是支持穆沙拉夫的军队及时赶到,并立即控制卡拉奇机场,飞机只能坠毁。

  重返故国  面临考验

  穆沙拉夫走上政坛可谓机缘巧合。上世纪90年代,他在巴陆军内部平步青云,还得到总理谢里夫的信任,但两人在处理克什米尔问题以及军队改革等方面产生难以调和的分歧,特别是1999年印巴卡吉尔战争期间,谢里夫不顾军方意见,把占据多数战略要地的北方轻步兵团撤下,导致战局失利,军政高层就此分裂。于是就在1999年10月12日发生了离奇的“机场劫持”事件,谢里夫想用阻止飞机降落的方式,让穆沙拉夫殒命黑夜,但支持穆沙拉夫的军队扭转了局势,将国家权力转到度过一劫的穆沙拉夫手中。

  一朝权在手,穆沙拉夫先是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他本人身兼军队和政府领导人的双重职务,自任首席执行官,2001年宣誓出任总统。任内,穆沙拉夫强调“反贪倡廉”,对内致力于振兴经济,对外积极发展同别国改善关系。“9·11”事件后,穆沙拉夫决定抛弃传统伙伴塔利班,加入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尽管美国先后向巴基斯坦提供了30亿美元的援助,2004年6月甚至授予巴基斯坦“非北约主要盟国”的地位,但巴基斯坦也从此陷入恐怖活动的泥潭,美国的“无人机定点清除”行动更让巴社会怨声载道,最终令穆沙拉夫丧失了民意支持。

  2008年,穆沙拉夫受到执政联盟和陆军参谋长基亚尼的反对被迫辞去总统职务,以“自我流放”的方式居住英国。经过数年蛰伏后,他最近选择重返故国,参加选举,希望获得“政治第二春”。他在接受采访时批评巴基斯坦现政府治国无方,既没有带领国家走出经济困境,也没有打败恐怖分子,“我想回来改变这个局面”。但摆在他前面的道路充满风险,从政府官员到反政府武装都发出威胁,看来这位退役军人要面临一场“火线上的考验”。 雷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B0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9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10版:地产资讯
   第B11版:地产资讯
   第B12版:市场之窗
   第B1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3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33版:新民楼市
   第B34版: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6版:广告/ 新民楼市
   第B3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39版:新民楼市
   第B40版:广告/新民楼市
“军人政治家”回国面临“火线考验”
美军濒海舰抵达新加坡 开始为期八个月的部署
日内阁拟修改自卫队法 将放宽其武器使用范围
美国防部长将访问中东 拟向三国提供百亿军火
2013年,俄空军大规模武器换装
新民晚报人物/军界瞭望B02“军人政治家”回国面临“火线考验” 2013-04-25 2 2013年04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