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 采访印象~~~与克拉拉博士对话
● 采访印象~~~与克拉拉博士对话
     
2013年07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 采访印象
关于他的作品
与克拉拉博士对话
  ● 记者:邬达克在上海停留了近三十年,期间留下的建筑和住宅都各具特色,风格多样,至今都堪称经典。邬达克甚至对他设计的“绿房子”如此评价:“再过五十年,哪怕再过一百年,他仍不会过时。”事实也是如此,你看呢?

  ■ 克拉拉·库比茨科娃:我想这话并不是邬达克的狂妄之言,而是他对自己设计的自豪与自信。综观邬达克一生留下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格随着他经验的累积在不断成熟、蜕变,逐渐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的前卫风格。美国花旗总会是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外观为美国殖民地时期乔治式风格,是他具有复古主义色彩的代表作之一。

  ● 记者:不过我看了上海大光明影院就明白,除了古典他也可以很现代。影院于1933年由邬达克设计重建,设计中所表现出的先锋倾向,既是西式建筑转向现代主义的标志,同时也是邬达克自身风格的重要转折点。被称为“远东第一影院”你听说过吗?

  ■ 克拉拉·库比茨科娃:早听说了,这段历史记载很有名,邬达克的先锋精神在一些作品中确实十分突出,虽然文艺复兴式的欧洲古典主义也很常见,但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邬达克是一个规矩的因循守旧者,反倒让人觉得他对于时代风格的把握炉火纯青,充满多样性。

  ● 记者:这次有幸参观了邬达克早期设计的小教堂和改建的墓地,又让我对他有了更多面的了解,基督教对他的影响非常明显。

  ■ 克拉拉·库比茨科娃:的确,从邬达克的设计理念中可以感觉到他的父母对他的影响,父亲是家族中的革命者,有着超前的眼光和创新意识;而他母亲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家族中有不少出名的牧师,基督教的信仰对他也有不少影响。家族墓地的设计理念就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我们可以看到墓碑上有希腊文写着“他们已经够累了,现在该休息了。”由于邬达克家族显赫,因此他对上一辈及同辈之间的亲切团结格外看重,这恐怕也是他将原本简朴的家族墓地加以改造的原因之一。

  ● 记者:令我感到最惊奇是他设计的这座教堂从今天看来还是非常别致出彩,很难想象是一个20岁的设计师的处女作。

  ■ 克拉拉·库比茨科娃:小教堂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是显然的,小尖塔的设计让它增添了几分高耸,在视觉上显得庄重;而在细节处,诸如色彩的搭配、屋顶屋檐的别致设计以及尖顶加圆窗的组合都带有邬达克自己的新意,这恐怕正得益于他的年轻大胆,因此在简约之中又让人感觉有魅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关于他的作品
“伤痛”也是 历史真面目
新民晚报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B02关于他的作品 2013-07-06 2 2013年07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