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到两家颇有些规模的私人美术馆开馆。据说,接着还有。
私人美术馆在国内不能算新鲜事了。见识过一些私人美术馆更像是桩生意,用来低价圈地,用来笼络官员,用来炒作藏品,用来造势融资、用来推销楼盘商场等都有。更低级的是用来包装兜售赝品伪作的。但也确实有人真心想创办在今后的艺术史上站得住的私人美术馆,只是走对方向的不多。
目前国内的私人美术馆太像官方美术馆了。其藏品也多是尾随官方美术馆和主流美术界,那它的优势和意义何在呢?
创办私人美术馆,要有独立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想,以及足以印证这一观念和理想的藏品。这是大前提。
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值得我国有志于创办私人美术馆者研究的对象。创办者所罗门·R·古根海姆,是“煤老板”家族的“富N代”(这对开始涉足艺术品的中国煤老板来说是个励志的故事)。他接受了年轻的德国贵族女子吕蓓(Rebay)的艺术观点,改变了以往收藏古代大师作品的方向,涉足当时充满争议的实验性艺术领域——非具象艺术。
从纷繁的艺术潮流中,为什么独独瞄准了非具象艺术?后来成为古根海姆第一任馆长的Rebay认为:“在从物质到精神的过程中,还有比绘画中从具象到非具象更伟大的前进步伐吗?因为我们注定要更有创造性,转向精神世界是我们的命运。人文主义将得到发展并自然而然地从伟大的艺术上感受到更多的能量,这便是非具象杰作的辉煌。”
不厌其烦地抄录这段话的目的是让这里的收藏家们看看,别人是从怎样的高度来理解艺术的,而不是说什么这幅画画得有多精之类的。只有学会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艺术,才能具有把握潮流的前瞻眼光。
拥有了大量藏品后,古根海姆于1937年建立了基金会,开始筹建美术馆,展示其所欲推动的全新的艺术理念。
如今反观西方现代艺术史,离不开古根海姆的推动。如果古根海姆只是步卢浮宫、奥赛宫、大英博物馆或大都会博物馆后尘收藏大师作品,他顶多是个重量级收藏家而列入艺术财富榜,而不可能成为与艺术家一起缔造艺术史的人物。
未来的中国艺术发展充满了未知数。这对意图涉足私人美术馆者,意味着极大的风险,也意味着极大的成功可能。
古根海姆只有一家。私人美术馆不一定求大求全,也不一定都要像古根海姆那么成功,那么有历史地位,但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个性。做人不可太自私,但私人美术馆一定要姓“私”,要瞄准未来,要发掘人们所未发掘的价值,推动尚未被认知的观念。否则在实力强大的官方收藏机构面前,永远没有你的话语权;在盖棺定论的艺术史上,也没你什么事。
美术馆不是珍宝馆。如果你只是想告诉人们你多有钱,你只需要建一座珍宝馆。如果你想建一座私人美术馆,那么你得告诉人们一种由于你的慧眼和推动而显得更清晰、更有价值的艺术。能做到后者,他的财富以及对艺术的领悟力,都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