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我收藏的古玩意儿,有些真的只有“一斑”。这些碎片,不仅仅是记忆的碎片,也是实用的,因为它能用来养眼和练眼。现在我要把它们展现在读者面前,大家探讨这些碎片的后面的内涵。
我的第一件“一斑”是一颗古老的玛瑙珠子,已经有包浆了,已经很润泽了。据送给我的老法师说:他到内蒙去,在一个古玩市场上买到了十多颗,穿成一串,戴在自己的脖颈上。特意留一颗让我增加对老玛瑙的见识。
据说这颗东西是辽代的,产自于中亚地区,比如土耳其、伊朗等国。蒙古人打仗打到它们那里,得到了这些玛瑙珠子,于是带了回来。
我不知道老法师是自己编故事,还是真的是辽代的舶来品。在新石器时代,玛瑙已经作为饰物了。玛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玉石。中国也是玛瑙大国,云南、辽宁、河南……等20多地都产有玛瑙。蒙古人何必跑到几千几万里以外的地方去拿呢?
但是,我这颗玛瑙珠子是古代的真玩意儿,这一点没有疑问:真玛瑙摸上去冬暖夏凉,假玛瑙冬凉夏热;真玛瑙有油脂的光泽,假玛瑙有玻璃光泽;真玛瑙比假玛瑙重,假玛瑙比真玛瑙透明;真玛瑙有贝壳状的断口,有裂纹,假玛瑙晶光崭亮……这些都表现在我的这颗老玛瑙珠子上。
我收藏的第二“斑”是金缕玉衣上的一个玉片。不规则的玉片上有四个洞,用来穿绳子。
流传在收藏界的玉衣不太多,一是因为数量少,能穿金缕玉衣的人起码是一个诸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省长。地主老财即使再有钱,闭眼睛的时候也没有资格穿。二是盗墓者如果挖到棺椁中的金缕玉衣,一般把“金缕”抽走,那是值钱的金子。至于那些玉片,则弃之不要。倘使拿出来卖钱,人家举报你是盗了诸侯的墓,那是要杀头的。三是如果有人真的想出让一件完整的金缕玉衣,能拿出这个天价的人不会太多。
我自我安慰:拥有这么小小的一片“玉衣”足够了,可以见微知著,可以了解全部的金缕玉衣。
我收藏的第三“斑”是三门峡市的一个古董商人送给我的,因为我在他那里买了6对握猪,将近万把块钱,这是他给我的“回扣”。
真正的宋代钧瓷应该有蚯蚓一样的爬行痕迹。我的瓷片上有;真正的宋代钧瓷应该有单线条的“蚯蚓”。我则是多线条的;真正上品的,釉应该比较薄。我的色釉很厚很重;真正的宋钧瓷露出来的胎是灰白色的。而我的是浅褐色的……可见,我这片东西不是宋代钧官窑的,而是元代的一般钧窑瓷片。
收藏钧瓷的人有一句话,叫做“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没想到我真的只有这么“一片”。这句话对我来说是很有讽刺意味的。
我的收藏“一斑”,只是藏品中的一个部分,我不是拿它们炫耀,而是向读者说明:归根结底还是我囊中羞涩,这一点还是不回避的好。但是百姓收藏不就讲究一个趣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