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来处置大楼生死 】
就在国内网民纷纷吐槽“怪物”高楼奇形怪状、没有必要的时候,艺术之都意大利却真有一项摩天大楼计划在反对声中被叫停。
原定方案中被命名为“光明宫殿”的这座高达254米的摩天大楼,本计划将建立在威尼斯市中心不远的马格拉港,设计者是著名的时尚大师皮尔·卡丹。就是这样一座既具经济实力,又有足够噱头的大楼,在设计提案出台两年半内都没能获得必要的建造许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项目。
对于威尼斯人来说,这座大楼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反而象征着这座水上城市正经受着越来越多的商业氛围,让原本充满了艺术与阳光的美景遭到了过多的破坏。能够成功阻止大楼破坏城市面貌,功劳不仅来自所有市民的抗议以及媒体的大力抨击,更来自1987年威尼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时,意大利政府对威尼斯的特许:可以自主规划周围空间来保护景观和环境的完整。
反观我们对摩天大楼的态度,如果是有高度、有噱头又有经济利益的,就算是骂声一片也照样建得起来。究竟该由谁来决定大楼的生死?
【 比高怪不如比底蕴 】
如果站在较高的楼层俯瞰芝加哥,就会发现这座城市虽然被成为摩天大楼的发源地,但楼与楼组合在一起虽然参差不齐,却完全不会杂乱。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奇形怪状”比较少。芝加哥1974年建造的标志性大楼——曾名为希尔斯大厦(Sears Tower)的威利斯大厦(Willis Tower)至今仍是美国第一高楼,看过它的人都会被它的大气雄伟所震撼,是造型非常正气的大型建筑。
造型独特者也有,如玉米双楼,这并不是商业用楼,而是公寓,因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诺伊州生产玉米而来的造型,简单却在视觉上非常震撼,其人文内涵更让人倍感亲切。
我想,美国人绝对不是因为造不起而在近40年内都没有建造比威利斯大厦更高的摩天楼,因为真正的地标不是用高度来决定的。高度的超越永无止境,无论是否是“世界第一高”,总有一天会被后来者居上,就像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的接连出现那样;即便如此,这些后来者也无法替代东方明珠电视塔在所有上海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因为东方明珠里寄托着几代上海人对这座城市发展的印象,集合了无数美好和艰辛的回忆,这才是无法被超越的。
【 是艺术就该和谐环境 】
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到建筑的生存发展问题,反对声迭起的背后反映出的正是人们对建筑艺术性和人文性的强烈需求。然而不少领导者与建造者却将这一点排在了最后,又或者以为造型够特别就是艺术了,这恐怕也是“怪物”建筑屡见不鲜的理由之一。
如果缺乏艺术思考,那么现在加上还来得及;如果误解了建筑的艺术性,那么更该改变观念。是艺术的就该是让人看着顺眼的,然而现在我们却看到了越来越多怪诞突兀的建筑出现,它们不但不能与周遭环境相得益彰,反而让人产生不愉快的审美体验。
多伦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加拿大建筑与城市协会主席Rodolphe el-Khoury教授曾于今年在中华艺术宫的讲座中提到当代的集群形态这个论题。建筑要如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群生活形式至今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筑的整体形态能给予人们满足感以及给予在其中活动的人们感受,但是反形态化的形式会占用并干扰公共建筑空间内历史记忆的形态。
有机会的话,可以去嘉定新城走走,那里新建的建筑并不高,也不大,造型现代却不怪异,让人能不经意地放慢脚步,走走停停。试想,如果在那里来一座两百多米的高楼,能顺眼吗?
借刘禹锡的《陋室铭》一叹:楼不在高,和谐则灵。 梁依云 文 东方IC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