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实行科举考试始于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状元及第”就是指中了状元。在隋至清的封建王朝中,共产生了638个状元。
在中国古代社会,从庶民百姓到达官显贵,很多人认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时,读书的功利目的就是入仕。
我收藏有二枚清代“状元”火花,其一“状元火柴”,主图为一身披官服的新科状元,手持“状元火柴”的长条锦帛,头戴官帽,面目和蔼可亲,有少年得志,金榜题名的昂扬意趣,在左侧侍立着似一宫廷官差,恰如其分刻画出古人对“状元及第”这一稀世荣耀的艳羡之情。值得一说的是,这枚火花既有对消费者的祝福含义,又有厂家所生产的火柴是同类产品中的魁首寓意。
其二“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火花,刻画了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的故事。画面上五个脑袋圆圆的孩童,或执戟、或举冠盔、或持喜报。一幅春风得意,平步青云的状元图跃然而出,寄托人们都希望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拥有大富大贵、锦绣前程的理想。
十年寒窗苦,几多艰辛几多泪水,有人功成名就,有人名落孙山,能成为状元者毕竟是少数。人生之路还很长,在此祝愿每位莘莘学子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