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烬录
让烈士死的光荣
国家才生的伟大
李泓冰
  李泓冰

  翻遍汉唐歌赋,我以为最痛的就是这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短短14字,道破战争与和平、残酷与温情、死别与生离、永恒与爱情这两端最遥不可及的距离。如果春闺新寡终其一生都触摸不到、更无法安葬无定枯骨呢?那种蚀骨之痛,能让河山为之一黯。

  现在,我们以虔敬的心情,在迎接360具战死异国的“无定枯骨”从韩国回家了,尽管,这距离他们血溅沙场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甲子。

  60年,倚门老母和春闺新寡早已凋零,但是,生命的尊严和烈士的牺牲永远不该老朽。他们回归,面临的是一个全然陌生的崭新的家乡,一个全然陌生的崭新的国际地缘政治。他们当年拼将一死,改写了国际政治格局,历史从他们的遗骸边继续匆匆前行,冷战结束,祖国以开放的胸襟催生震惊世界的经济崛起,开辟了中华复兴的崭新途径。只是,烈士们则怀揣“保家卫国”的浩然之气,永远定格在青春最悲壮的一瞬,尽了报国之忠,却未能尽人子之孝、父兄之道,我们后来知道,烈士的妻儿父母,扛起了很多他们遗下的苦难,这让活着的人更有愧疚之心。我们就是用这样一种百感交集的心情,注视着360具遗骸回家。

  国富民强,是我们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实现进程中,我们还有比“富”和“强”更温暖的愿望,因为有“富”的底气、“强”的撑腰,而更有实现的可能。比如送这360具遗骸归还故里,就是韩国女性总统朴槿惠访华时的友善提议。而在改革开放之前,这只能是天方夜谭的想象。

  在越来越关注生命尊严和人性温度的今天,国家正在关注和照拂从前被忽略的那壮烈的群体。比如,作为对香港地区人大代表关于优抚原抗战老兵提案的回应,民政部不但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还给予他们应得的荣誉;中央财政近日下拨27亿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地方完成约30万座零散烈士墓迁移、整合、修缮;更早些时候,中国还悄然启动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在新中国建立后历次出境作战中埋骨朝鲜、越南、缅甸、印度等国家的诸多墓地的烈士尊严,有望重塑……

  人们时常引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所用典故、意象很中国,却是日本人西乡隆盛所作。而东汉名将马援说的是,“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当年志愿军也曾在清理战场时庄重提出,“不遗留每个烈士一件遗物,不丢掉每个烈士的一根头发”——死生大焉,叶落归根,让青山有幸埋葬忠骨,这是中国人最梦寐以求的终极心愿,其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伦理信息,也是极具温度的人文关怀。

  然而,我们有太久的时间去习惯于大国大历史大时代的宏大叙事,却容易忽略大历史中小人物的牺牲细节。找回对个体生命的尊严,承认每一个牺牲者的价值,我们才能找回平等意识,找回公平正义。毕竟,我们的红色政权是无数支前小车推出来的,是无数父老乡亲献出至爱的鲜血染出来的,忘了他们,就会忘却了我们从哪里出发、为什么改革、为谁发展这些根本性命题,甚至动摇立国之本。

  让烈士死的光荣,共和国才能生的伟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10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拍卖指南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何以“万千福祉,系于一官”?
刘部长办公室的那块“石头”
桃子与毕业求职
让烈士死的光荣 国家才生的伟大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5让烈士死的光荣
国家才生的伟大
2013-07-27 2 2013年07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