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媒体上看到许多反映国人梦想追求的报道,这些人多是医界、学术界、科技界的精英,他们用勤奋的工作、忘我的奉献精神,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也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了精神、物质的巨大财富。他们是突出的追梦人。报道这样的典型可以影响人、鼓舞人、激励人,有利于社会。
中国梦,谁的梦?说到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梦。中国梦的三个层次国家、民族、个人,决定着中国梦既包含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宏大叙事,也包括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点点滴滴。突出的追梦人,他们的梦想往往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有更多的重合。而大多数的普通人,其梦想的,是过上一种安全、富足、精神安适的生活。
什么样的生活安全?被挖眼男童的遭遇,最近牵动人心。本市一名儿媳最近生生打死婆婆,再联系几起摔婴案,让人感到一种正在迫近我们安全的戾气。
一个社会最怕戾气。昨天又有人在地铁大打出手,因为一点小事就动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精神生活上的各种不如意,如不能及时转化,都可能化为戾气。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什么时候周遭的人们,身上多能洋溢出一种书卷气、艺术气,不给戾气留位置,那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已经走在了通往富强梦想、文明梦想的康庄大道上。我们的先辈早就充分地研究过人类的情绪和气质,并实践了许多通过文化活动改变自身野性的方法,此所谓“文化”。孔子就曾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明了一个人的修为和成长中,文化情趣的重要意义。
一个有梦想的国家,必须强调自己的文化追求。习近平同志在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势”,上海是经济发达地区,富足起来的群众希望更加美好的文化生活。对中国梦的追求如何落到实处?追求经济发展,是为了经济民生;追求文化发展,是为了文化民生。关心、组织、服务群众的文化生活,理应是当下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们要提倡文化生活,尤其要提倡搞活群众文化生活,把传统文化的精神,贯穿于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我生活的社区,有个大叔、大妈很熟悉的街道干部,叫夷龙根,他退休前,敬业、专业、热诚地服务、组织了几十个群众文化团体,团结了一批文艺骨干,整个社区的文化活动被大家搞得热火朝天。退休后,他被返聘继续做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建设和谐社区,就需要许许多多这样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把社区的群众组织起来,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
感怀于白领下班排话剧、退休教师组织家庭音乐会、舞蹈队、模特队,这些都是群众文化活动样式。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越多越好,层次越丰富、内容越广泛,文化情趣味越浓厚,那我们周遭的文化气息就会越来越强,而戾气就会越来越少。提中国梦这一目标,目的之一就是要建设小康富足的幸福社会,建设文化觉悟的美好生活。在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政府要通过社区多搭台,让群众自己唱戏,从而唱出文明、唱出健康、唱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