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读小学,正好遇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不读书风气成了主流。学校走廊楼梯,时常走动着嘈杂的学生。很庆幸我身处一个学习风气好的班,我记得一次上课,一些高年级的同学来捣乱,在老师的指挥下,我们用课桌椅抵住教室门。上课受影响,老师希望我们增加课外阅读量,道理十分简单,不爱读书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我家墙壁上,贴着一幅很大的画。那时居家面积小,做回家作业也在饭桌上,一抬眼就能看到这幅画。画面行列间,军旗飘扬,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八角帽上有鲜红的五角星,大刀斜插后背腰带,在冲锋号下扔手榴弹,握着长枪长矛,一个个奋勇向前,英姿勃勃。让我尚小的心灵,时常涌起一股不畏艰难的激情。
一天,父亲要我去买东西。我懒惰不愿去,现在想来,大概是培养我的办事能力。父亲许诺,只要出去买东西,就会送我一本书。那个年代,书是稀罕物,读书让人有种坐拥的快乐,这引起我很大的好奇心。
那时,张庙一条街上,有家东方食品商店。按照父亲吩咐,我从那里买好东西,回家路上一直想父亲会拿什么书送我?
回到家,饭桌上真的有书。书很薄,大小尺寸也不对,这不是一本正规的书呀。看我失望的样子,父亲母亲,还有妹妹都望着我,笑容有点奇怪。我顺着他们游移的目光,再看墙壁,那幅很大的画没了。我明白,所谓书,就是那幅画。用现在话来讲,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只因一个创意,所以换了一种阅读方式了。
40多年过去了,家里也搬了几次,也处理掉了很多东西,但这本父亲送我的手工书我一直珍藏,它对我有着不同的意义。如今,我自己在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当我把书送给父亲时,父亲乐呵呵地笑了。我们父子俩的书缘,因了心灵互存着的那一缕书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