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澎湖的当天就赶去澎湖湾。一首《外婆的澎湖湾》耳熟能详,词作者潘安邦的家就在那里,我们参观了他的展览室,也见到他和他外婆坐在他家门外珊瑚化石垒起的矮墙上聊天的雕塑。
潘安邦笔下的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这回一项项领略了。而最令人震撼的是仙人掌。潘安邦家的周遭就有许多仙人掌。我想问问矮墙上的潘安邦关于仙人掌的神奇,又咽了回去。自己看吧,自己的体验更真切可靠。
仙人掌,果真是仙人的手掌吗?形似神亦似。就是不知道到了老天发怒的季节是什么样的景象?虽然这时节季风刚过,风平浪静,仍可想象那壮烈的一幕。仙人抡起巴掌,扇着西北风,扇着季风,扇着酷日,扇着铁板似的玄武岩,直扇出一派宁静与优美。仙人掌长着密集的尖刺,但它的尖刺并不咄咄逼人,细小,静默,当然又锐利、坚硬,指向大海,等待着随时戳破覆盖海岛的季风,诠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信条。据说,澎湖人称仙人掌的尖刺为“雷公刺”。尖刺是仙人掌的武器,不管对付谁的侵扰,都有威慑力。
过去看到的仙人掌都是为了点缀而存在的,大都是单个的,澎湖的仙人掌一丛丛地连成一大片,气势磅礴直到天边。这显然是为了生存需要的联合。乱石中、绝壁上,干旱的沙质土,愈是恶劣的环境愈是生长得蓬勃、热烈,这是仙人掌令人敬佩的特性。寂寞中岿然不动,内敛、坚忍,但绝不单调——黄花紧挨着尖刺开放,那么纯粹、那么灿烂、艳丽。
仙人掌结红色的果,红得独特,红得高贵、稳重,甜美的红果实做成的食品却让人嚼出滋味……带领我们的林龙吉先生看到我们在津津有味地吃仙人掌果冰激凌,叮嘱别染了衣服,洗不掉的。仙人掌还这么情意绵长。《台湾通志》记载:“植之墙外,可避火灾。”
仙人掌,又是凡人的手掌,劳动者的手掌,血肉长成的手掌。我在驾风搏浪的澎湖渔人身上看到这样的手掌。在勇于开拓的,用双手创造财富的勤劳智慧的澎湖人身上,看到这样的手掌。
澎湖仙人掌的耐人寻味,让我们从灵魂深处喜爱,我们一行,人人都和它合影,不同的构图,不同的角度照个高兴。我紧靠着它照了一张,还不够,又钻进仙人掌丛中照了一张,真想进入它内心的深处,与它的沉默、它的坚忍、她的快乐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