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费尔普斯通过毕生的思考提出了一个极富革命性的观点:大众创新带来国家繁荣。在新书《大繁荣》中,他开头便提出,为什么经济繁荣能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某些国家爆发?它不但生产了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还带来了人们的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费尔普斯指出,这种兴盛的源泉是现代价值观,例如,参与创造、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愿望。这样的价值观点燃了实现广泛的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草根经济活力。大多数创新并非是亨利·福特类型的孤独的梦想家所带来的,而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或对现状进行改进。正是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庶民的繁荣兴盛——物质条件的改善加上广义的“美好生活”。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谈到了现代国家采用的不同经济形态,并从各个角度比较了它们和现代经济的优劣。第三部分分析美国近几十年经济衰退的原因,并归纳了阻碍创新和增长的核心原因。这部分比较容易理解,无论是大公司病还是对金钱的过分痴迷,从而导致重金融、轻实业、重享乐、轻奋斗的积弊,都让社会生活的个体感同身受。最后一部分是作者毕生思考的精髓,繁荣固然需要一个开放的社会和体制,也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中,大众创新才能带来国家繁荣。从全书来看,作者始终把“小个体”繁荣,也即个人的兴盛,即对事业的投入、迎接挑战、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作为国家繁荣的根本。同样,把国家的繁荣定义为大众的兴盛,它源自命中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它涉及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构思、开发与普及,是深入草根阶层的自主创新,把具有创新活力的经济成为“现代经济”,并强调现代经济并不表示目前的经济。作者以理论逻辑、历史验证和数据实证阐明了现代经济能够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实现美好生活,符合公平正义。而现代经济带来的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则是追求美好生活必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