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多维空间~~~
多维空间~~~
多维空间~~~
多维空间~~~
     
2013年12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维空间
漆,古老而新鲜的光芒
沈嘉禄
■ 沈克龙的漆画《天禧》
    ◆沈嘉禄

  中国人用漆至少已有七千年的漫长历史。但清末以降的一百多年来,中国漆艺在产量和质量上无可奈何地出现滑坡。如今在时代的声声召唤中,在一批艺术家的身体力行之下,中国漆艺升起了复兴的曙光。它基本循着两条路径艰难前行,一条是漆画,另一条是漆器。漆器正在亲密地回归日常生活的细节,漆画则朝着纯粹艺术的层面提升。 

  艺术家的审美选择意味着一种文化立场,从油画家变身为漆画家,沈克龙寻找着突围的路径。这一路,走得很艰难。单就近几年的创作来看,他的势头很不错,徽州系列油画在上海办过个展,卖得也好。他以油画家的角色承当推动中国当代美术的任务,也肯定是前途光明的。后来他不满足具象表达,改画抽象了,也相当成功。再后来他着魔似地玩起了大漆,以漆为媒介表现抽象。他从漆的肌理与流动性中更兴奋地看到了中国哲学的深层次意味,并非是油画上的失落而寻找漆的庇护。但是,对任何一个油画家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将艺术生命抵押出去的豪赌。

  他的信心来自一位留德的画家,他叫苏笑柏,早几年在上海美术馆办过个展,我去看过,一小时观展,半小时发呆。苏是用中国大漆画抽象画的艺术大家,作品色彩对比强烈,肌理质朴厚重,构图充满东方哲学意味,大气磅礴,欧洲人观后击节叹赏。现在才知道,他是到福州跟沈克龙学髹漆工艺的。“我从苏老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比如文化精神和研究方向。”沈克龙说。

  沈克龙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转型是一个偶然,他说:“我要将偶然变成必然。把大漆的规律抓住,然后自由地表现心中的图像。”他用漆在麻布上表现,同样呈现出了中国水墨的效果,有渲染,有韵味。“漆也可以晕散的,而且可以堆砌,这是宣纸上做不到的。漆画是中国的油画,它的历史性和民族性,使我看到了它的无限可能。将漆画拿到世界上与欧洲人对话,我们就会多几分优势和自信。”沈克龙亲历了广受追捧的待遇,2011年2月份在北京798办个展,他的21件漆画作品被一抢而光。去年在郑州办展,作品也遭抢购。“不好意思,价格也太过分了。”这是他低调的自负。而今,沈克龙的布面油画一幅至少要卖到十几万,而漆画所需时间是油画的十倍,即使卖到数十万元一幅也不算离谱。

  朝花夕拾的每一天,沈克龙平静地创作着漆画,他不愿做市场的奴隶,而只为心声尽情歌唱。“中国的漆器要唤醒民主精神,漆画要经得起历史的追诘。所以,我时常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10版:专版
   第B11版:专版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不懈开拓自己的绘画空间
漆,古老而新鲜的光芒
孤标冷刚的蒋仁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漆,古老而新鲜的光芒 2013-12-07 2 2013年12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