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湖帆画《阿里山云海》
肖舫
  在近代海派绘画史上,吴湖帆是开宗立派的大家。有意思的是,吴湖帆画名卓著,而忌惮游山玩水,张大千曾嘱陈巨来劝之,以为应多游名山大川,以扩眼界,以助丘壑。吴湖帆笑对陈巨来说:“你告大千,吾多视唐宋以来之名画,丘壑正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何必徒劳两脚耶。”《阿里山云海》(见图)手卷就是其这一绝艺的代表作品。 

  在吴湖帆的许多作品中,都是其通过将照片的情景通过笔墨进行还原,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基本上都是解放之后创作的,如1965年的《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等,而1948年的《阿里山云海》则是其壮年时期的代表作。虽然没有亲自看过这些场景,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创新实践。

  1948年春,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到抗战胜利后回归祖国的台湾省开一个文物博览会。俞子才先生与孙邦瑞等携带藏品,赴台湾台北博物馆参展。他们从上海出发,乘船去台北。展览结束后代表团游览了日月潭、阿里山等地,俞子才带回大量写生稿和摄影素材,离开台湾返沪后,立即作《阿里山纪游图》。吴湖帆先生观看了俞子才的作品和带回来的素材后,大加赞赏,并兴致勃勃地创作了《阿里山云海》手卷。他将传统大斧劈皴化为墨块与线条结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形体,用笔洒脱,墨彩多变,所写群峦叠嶂,起伏连绵,其间雾霭缥缈,云气蒸腾,苍翠茂密的松林与群峦相呼应,全图气势雄浑,景色奇特,委为转光影为笔墨,将阿里山奇景云海作艺术再现的杰作。此图端有题记曰:台湾阿里山奇景云海,拔海在二千公尺以上空中。戊子(公元1948年)春三月,子才学弟随教(育)部文物会亲往摄取。凡上下途中,二日间经山洞一百六十又四。归来出示相片,不觉动余画兴,乃检旧楮图此,即赠子才为此行留痕。吴湖帆并识。

  中国画以“传移模写”承继传统,历代名家通过宗法前朝佳迹,解构其中技法、布局、气韵的玄秘精到,从而表现胸中丘壑,像赵孟頫、董其昌、四王以及现代的张大千、谢稚柳皆为此类。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于对古人作品的临摹、师法上,并进而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吴湖帆的山水画是他画学思想的直接产物,他以创作方式研究绘画史。在吴湖帆的艺术生涯中,对前贤大师的学习是一项重要内容,除了了解、掌握各家、各派笔墨习性、技法、风格外,也可以说是对画史的研究。吴湖帆对传统的涉猎极广,从四王正统派入手,进而上溯明四家、元代诸贤及两宋名家。在现代中国画坛,能对传统作如此全面把握的,实为少见。吴湖帆对画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创作。 

  《阿里山云海》手卷绘就之后,震动了当时画坛,南北名家如叶恭绰、沈尹默、冯超然、冒广生、向迪琮、杨千里、沈剑知、启功、徐邦达、唐云、谢稚柳等均为此题跋,足见这幅绘画作品的重要性,使得这幅作品在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肖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10版:专版
   第B11版:专版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金石书画共真赏
均陶《百鹤献寿》
吴湖帆画《阿里山云海》
良工美石 珠联璧合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B08吴湖帆画《阿里山云海》 2013-12-07 2 2013年12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