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半年多前,为展会度身定制的龙形标志首次出现在引领设计潮流杂志《墙纸(Wa11 PaPer)》与《榜样(Icon)》上,即预告这场吸引意大利品牌Vitra、英国设计师DavidIrwin作品、葡萄牙品牌Boca DoLobo等在内的豪华阵容。出自这些国际品牌的代表设计品,经由策展方的巧思,拼成一条拥有鲜亮色泽的东方龙。
有趣的是,正如构思这条合成龙的设计理念,由制造当代设计史里程碑的设计新品,拼凑成一幅充满传统东方意象的图腾。位列首届“设计·上海”展览名单上的品牌都在强调一个共同的信念,它们宣称致力于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地结合于一身,这个理念恰恰是当下国内设计师与媒体关注的热点。在70多家参展商中,十多家出自中国设计师的品牌基本都将传统手工艺,如木头榫卯、东方意象、陶瓷作为设计灵感起源与材料。在展馆的媒体区,致力于“发现中国好设计”的上海本土设计杂志《创诣》,更是出动编辑部成员化身手工匠人,在现场演示起植鞣皮制作包的流程,吸引了无数参观者问询、报名。
早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设计师威廉·莫里斯就在大工业时代匠人的焦虑中,找出一条回归手工艺的道路。这场波及两个世纪设计理念变迁的工艺美术运动,源头来自人们厌恶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粗糙,以及艺术、设计与制作环节的分离。展场中,著名的英国品牌JamesUK直接在宣传册上写到“专门为欣赏手工艺的客户设计”。前段时间因“贝嫂”维多利亚·贝克汉姆为《墙纸》杂志拍摄专题报道,她坐的那把“Ming”椅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这把由如恩设计、Ste11ar WorKs生产的椅子,正宗madein Shanghai,生产工厂就坐落在上海嘉定。品牌的宣传词则是“对天然材料、风格和手工艺进行再发现之旅”。几乎展览中大部分品牌的宣传语都会出现“手工艺”。看过现场的展示实物,人们或许更能感受到这股由高超匠人与设计师联手的神奇魔术。的确,那些精雕细琢的花纹表面,纤巧椅腿组成的光影,宛如艺术品般令人再三揣摩、流连。
手工艺=艺术感=经得起时间考验=为人度身定制……一连串的等号后,终于唤醒购物欲时,此刻人们也发现这个字眼背后的奢华。比如来自苏格兰木质家具品牌AngusRoss,工作室成员只有五位,他们需要分担从工作室旁的森林中挑选合适木材、像木匠一样“劈木头”、像设计师一般运用蒸汽将木材“凹”成各种想要的造型。最终成型一件作品,往往需要花费设计师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一把看起来造型简洁、工艺却颇为复杂的椅子需要五位数的人民币售价。在展区中,不少家具甚至还是五位数的美元售价。诸如自造社等出品的家具,本身还是保利设计拍卖会上亮相的设计品。
两个世纪前的工艺美术运动发展到后期,威廉·莫里斯开始纠结这条艺术、手工艺与设计结合的道路是不是可行,原因就在他发现自己设计的那些家具与挂毯的价格高到普通中产阶级也无法承受,远远背离了他发起这场设计革命的初衷。能够成为家庭中日常使用的器物与家具,坚固耐用可以传给下一代,恰恰成为设计师最具成就感的部分。对于今天的设计品牌而言,设计感或是手工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完成度,早已由新一代专业且洋溢灵感的设计师提供了无数种解决方案。难题则在于,有谁能为这些“高级定制”的设计品买单?刘匪思(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