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一个人一生需要办理的常用证件大概有多少个吗?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在广州市政协各界别委员座谈会上,给出了答案:达103个。103个证件分为六个类别:身份证明类、学历证明类、工作证明类、家庭婚姻证明类、财产保险证明类、生活证明类。办理这些证件需要经过18个部委局办,39个处室、中心、支队和所审批,盖100多个章,并需要缴费。“人在证途”、疑难杂“证”,我们都是“证奴”!
有些证件一看就让人“闹心”,但也不能不办,比如“无犯罪证明证件”,老年人领工资的“无死亡证明”,职能部门的公务员先生们,不去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和筛查手段,偏偏坐在办公室里,让一张张送货上门的“证明”,证明公民的生活和健康情况,自己“懒政”了不说,也让群众非常憋屈。
有个段子说,某残障者坐火车,因为没带残疾证,列车员不允许其免票,残障者说,残缺的腿,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列车员,我只认证件不认腿。实事求是的鲜活的活物,就是比不上某些职能部门的红戳戳和钢印。这个所谓的“依证办事”、“唯证是从”,看起来威严公平,其实,早就和形式主义、思维机械主义、官僚主义攀上了亲戚。某些行政部门硬是用懒政、权力滥用、人情交易之类的不够光彩的行为,控制着这些象征身份和公共资源的证件,造出不同形式的“办证难”、“办证贵”,耗费不少金钱、时间和精力,个别人可能得到了蝇头小利,却让服务效率大缩水、大跳水,让政府和服务部门的形象黯淡很多。
“人在证途”的新闻见报后,马上成了热点新闻,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当时就表态说,“要彻底解决办证难”,听得很多人都有点激动了。我等公民不想成为“证奴”,而希望早日沐浴到治理现代化的阳光,让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战略,早日落地开花。
要将“减证”落到实处,应实事求是地“依证管理”,不能陷入“证件崇拜”中,有些明显构成浪费和多余的证件,要进行大胆的合并,用最少的证件,创造出最优化的服务和管理效果,减少对证件的过度甄别。
其二,还要“简政”。大幅度削减苛刻的行政审批,简化办证程序,减少证照对公民的约束和捆绑,提高管理效率,杜绝“盖章跑断腿、办事磨破嘴”“干部跷着腿,群众跑断腿”。服务型政府”落实到位了,“证奴”现象就能改观很多。
之所以需要太多的“证明”,大抵是因为当下的人际信任力不高,很多人不惜造假、敢于造假,将个人征信当做廉价品。所以,我们还应该加大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让诚信行为成为每位公民的自觉行为,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证件为自己护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