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时30分,记者来到长寿路常德路路口现场观察。尽管今天是双休日,但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路边扬招出租车的乘客还真是不少。与平时工作日早高峰时段“一车难求”的境况相比,今天上午乘客在路边扬招车辆还算较为顺利。不过,记者在现场观察的近20分钟时间内,仍有三辆亮着“待运”顶灯的出租车不停。
8时35分,几位从边上轨交7号线站台出来的女学生在路边扬招,一辆顶灯显示“待运”的“宫霄”红色出租车从她们面前驶过不停,引得几位女学生大叫“胆子大啊,第一天执行就敢不停”;3分钟左右后,一辆“待运”顶灯的“东湖”出租车,同样一阵风似的从一对扬招的中年夫妇身边驶过,中年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记者尝试自己在路边扬招叫车,见一辆也是“待运”的蓝色联盟“衡山”出租车驶来,记者扬起右手示意叫车,但驾驶员同样用右手朝记者做了一个往嘴巴里送东西(吃饭)的手势,一脸严肃地驶离。
记者随后来到不远处的亚新生活广场前,采访了几位送客至此的出租车驾驶员和乘客。“锦江出租”的高师傅表示,管理部门出台规定肯定是好事,但以后几家大公司与打车软件技术对接能显示“电调”,但全市总共有5万辆出租车,其他中小公司的出租车没有电调平台,对他们用手机软件接客却还是无法显示“电调”,管理部门又怎样监管呢?“大众出租”的张师傅更是直言不讳,“现在让驾驶员自律实在很难,我担心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今后早晚高峰会出现驾驶员以吃饭、交接班、上厕所、急事为由将顶灯显示改为‘停运’而照样用手机软件接单的现象,执法人员更难查证了。”
家住“长寿苑”的乘客顾女士则表示,这次管理部门针对打车软件出台的几项规定像是“急救针”,一时或许有用,但还不是一帖“猛药”,“与其监管驾驶员的违规行为,不如直接监管打车软件平台,让其在早晚高峰时段屏蔽一切信息不就省事了!”临走时,顾女士又抛下一句话,“昨天晚上电视里播了,南宁都已宣布不准补贴和加价了,阿拉已落后了。”
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