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琴委员指出,“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将人口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范围内,缓解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的现状。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配套工作,包括健全出生人口信息采集制度,科学规划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切实加强妇产科、儿科等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
按照本市卫计部门估算,目前上海医疗卫生资源应对每年25万左右的新生儿没有太大压力。“但上海有大量非户籍常住人口,随着‘单独两孩’政策在全国落地,应该考虑到其中不少符合相关条件的会选择在上海生育两孩”。
在昨天下午由上海妇女学学会召开的“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与妇女发展”座谈会上,不少专家呼吁政府应出台配套的公共服务政策,因为生育不仅是女性、家庭的事,还是国家的事,需要政府支持。
“我们那时候条件那么差,三四个孩子都养得下来。现在双方老人帮忙带,还说养不起。”在我们身边,常会听到老人抱怨年轻人太娇气。在昨天的座谈会上,两个孩子的母亲江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江冰二十多年前生育了两个孩子。孩子出生时,江冰自己的母亲已经去世,公公身体不好,婆婆没空帮忙,两个孩子就靠自己一手带大。但江冰说当时她在部队,工作的地方和家就在一个大院里。大院里有幼儿园,附近有菜场,生活非常方便。“孩子在幼儿园里尿裤子了,我从办公室跑过去给他换裤子,就几分钟的事。”部队里有医院学校,孩子看病免费,就近入学。她的话令在场的年轻妈妈们十分羡慕。
在座谈会上,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徐浙宁说,过去单位办托儿所,年轻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上班,现在这些功能已经从单位剥离出去了。“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希望配套的公共服务政策能跟上去,比如在小区里开办托儿所等,方便年轻妈妈。
座谈会上,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许莉讲起她刚刚接手的一项咨询。一男子开公司,生意做得不错。妻子是全职太太,在家带两个孩子。男子打算离婚,来咨询财产分割。许莉不禁为他的太太叫屈。因为男子的公司和房产都属他的婚前财产。如果离婚,女方只能分得很少的一部分财产。许莉说,“想象一下,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脱离社会十多年后重返职场的难度。”她建议,劳动政策、公共政策向女性倾斜,让女性敢生两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