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更要重过程
近日在沪作巡回演讲的美国新绿洲国际教育总裁Sean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大学对于中国的学生成绩单等相关证明持一定的怀疑态度,而如果在美国读中学,就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同时,美国中学给学生提供了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的平台,这一点恰恰也是中国学校的缺陷。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是中国学生,但是在美国读中学和在国内读中学的学生,在申请同一所大学时,录取的标准相差很大。”
“中国学生很用功,有特别优秀的数学和科学成绩,但他们总是埋头读书,很少主动参加课外活动。”对于中国学生的印象,北卡罗来纳州瑞文斯克罗夫特中学国际学生招生主管Mills女士和弗吉尼亚州凯普亨瑞学院中学校长Lewis先生观点一致,他们的看法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中国小留学生之所以给美国学校的校长、老师、同学留下这样的印象,Sean认为,这是学生还没完全摆脱中国式教育方式的结果。“在中国的中学,学生学习的一切目标就是为了高考,目标和结果高于一切,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意义。”
发扬兴趣和热情
中国学生,包括一些很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或进入国际学校,需要完成很大的观念转变。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中,因为有高考,老师天天督促,家长全力以赴保障支持,学生之间激烈的竞争,各种成绩排名,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会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这种情况下,学生只需埋头学习。但是,在美国的学校或中国国内的国际课程学校,一般没有公之于众的成绩排名,没有老师的督促,家长又远在万里之外,同学之间也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特长展示自己,更没有中国式的高考。学生从竞争激烈的国内校园来到一个更趋开放的学习环境里,就如同从一个喧嚣的战场来到了一个安静平和的郊外,一时间学习的压力和动力都不存在了。这大概就是每一个中国学生都要经历的,也需要尽快适应的一个学习的原动力缺失的空白期。
尽早回答“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找到学习的动力显得尤为重要。要找到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就得自觉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Sean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学生选择去留学或进入国际课程,越早明白这些道理、越早做好心理调整、学习方式改变的准备,就会越有利于他们走好未来的求学成才之路。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