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吴良镛,城市管理者当思
戎章榕
  戎章榕

  在有关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良镛的报道中,又提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当年是他们一起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生追求“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吴良镛,当听到梁林故居被拆想必会痛心疾首,不为师生情谊,也为违背他的建城理念。

  吴良镛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先是缘于他的学术成就。诚如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学家贝聿铭一句评价:“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当公众的目光投向这位建筑界的翘楚,笔者希望更多地关注科学家的良知和责任。

  因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让我们更多地认识了吴良镛。尽管吴良镛谦逊地说“我的作品不多”,建筑界的业内却说:“凡是到过北京的人,都曾亲身品读过吴良镛。”吴老北京最经典作品当数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该工程的成功,不只是老城区改造的典范之作,而是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更推动了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成为社会共识。

  其实何止是北京?全国许多城市都留下了吴良镛有关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实践的科学之光。

  我们一边欣赏吴良镛的学术成果,一边也听到他对当前古建筑保护和新城市建设的直言不讳的批评: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精英文化、轻大众关怀;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地方特色;重表面文章、轻制度完善。

  面对吴良镛不论是学术成就还是城建批评,我们的城市管理者都当反思: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城市建设与改造在所难免,但怎样避免城市同质化倾向,保护历史文脉和城市肌理,努力实现“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早在1999年由吴良镛负责起草的《北京宪章》,是国际建协成立50年来第一部宪章,其“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获得了世界认可,却未被我们更多的城市管理者所重视、所吸纳;目睹这位耄耋老人这些年奔走在全国各地建设工地去阻止“大拆大建”的羸弱身影,尚有不少地方的城市管理者依然无动于衷、安之若素!当推土机的轰鸣拉开了一些地方所谓的“造城运动”,不是科学家的声音太微弱,而是长官意识过于强大。对此,吴良镛痛切地指出“城市建设的危机,实际上是地方意志、部门意志、长官意志在作祟,是文化灵魂失落的表现”。这位慈眉善目平日里带着敦厚温和笑容的长者批评是如此地不顾情面!不然,我们就不好理解,同为北京,菊儿胡同获得了联合国“世界人居奖”,若干年后,则会发生北总布胡同24号院“悲催”的事情。

  对于城市管理者,吴良镛的热情寄望是,应“具有诗人的情怀、旅行家的阅历、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严格、历史家的渊博和革命家的情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体坛轶事/运动汇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面对吴良镛,城市管理者当思
健身房
乡情
饱食即卧生百病
其实
星象追索
闲吟三首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面对吴良镛,城市管理者当思 2014-03-23 2 2014年03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