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故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而饮。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食诫篇》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间著名医药学家,著《养性延命录》,为现存最早养生学专著,其理念方法代有传承,成为中医养生学经典。
养生首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陶弘景说:“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饮食有节是养性延命的重要环节。过饥过饱都有害健康,什么才是进食的理想状态呢?《食诫篇》给出了完美的描述:“常如饱中饥,饥中饱。”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即少食多餐;另外要“先饥乃食,先渴而饮”,因为“觉饥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饮,饮必过”。
这样做至少有两大益处:一是保护脾胃。脾胃为人体所有生命活动提供营养支持,对维护生机至关重要。二是为全身持续均衡地提供营养,又不过量、壅滞而影响气血运行。
“饱食即卧生百病”,食后即卧,饮食难消,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故反复强调“食讫踟蹰长生”,“暮食毕行五里许乃卧,令人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