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所学校被抽查
在沪期间,督导组分6个小组对17个区县作了实地督导检查,共随机抽查学校204所,其中小学87所,初中61所,一贯制学校37所,完全中学19所。检查中,核查了相关文件资料、数据;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共68个;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0593份,回收有效问卷10462份;采取随机访谈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
督导组检查内容包括本市17个区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结果显示,17个区县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17个区县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88%以上,未发现作为“一票否决”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17个区县的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在0.23至0.52之间(评估标准为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在0.26至0.42之间(评估标准为不高于0.55)。
形成6项“上海特色”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老师。”上海在义务教育均衡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得到了教育部督导检查组的肯定,形成了“城乡一体、服务均等、保障公平、入学就近、内涵引领、公众满意”的鲜明特色。
督导检查组组长、国家督学杨希文认为,上海经验值得全国其他省市借鉴。一个是改革创新意识非常强,面对人民的期盼和期望,一步一步扎实破解难题。二是政府的统筹和部门的推进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政府服务到位,让老师和校长能安心从教;三是实现精细化管理,“许多校园虽然很小,但是图书借阅、家访记录、上课设计等每一个细节都很精致”。此外,上海在推进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无论城乡之间,优质教师资源方面都实现了配置均衡。
尚存3个薄弱环节
督导检查组指出,上海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仍存在3个薄弱环节。在上海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特大型城市,因外来人口增幅较大较快,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使得部分学校占地面积小,个别学校生均体育场地和生均教学用房面积不足,个别学校班额超过上海市标准要求;个别区县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在个别农村学校,一线教师中高级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有的县教师交流鼓励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个别区县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建设跟不上人口骤增带来的教育需求。
重点建设教师队伍
针对教育部的反馈报告,市教委主任苏明回应,本市将针对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工作,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在现有基础上走好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指出,本市现有基础教育教师13万人(包括学前教育教师),其专业智慧和辛勤劳动推动了本市基础教育的稳步发展。“上海的老师非常敬业和专业,上海将把校长率领下的教师团队专业化发展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尹后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