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聿温 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航局特聘专家。有《真相:“九一三”事件考证》、《中国空姐》、《中国机长》等多部著作出版。
2013年9月14日上午,越洋电话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昨天,美国时间上午十时,秦永棠老人在洛杉矶走了,走得很突然。
尽管我知道秦老年已九旬,两年前因患前列腺癌动过手术,两个月前又中风住院,但还是对他在美国的仙逝感到吃惊,不是手术很成功吗?不是中风后恢复得很好吗?又怎么到美国去了呢?我急切地询问。对方告诉我,由于中国第一位民航机长、百岁高龄的陈文宽先生每年8月底都要在旧金山组织健在的两航人员聚会,秦老觉得他还有一口气,表示一定要赶去参加,想不到……我听后半晌说不出话来,惟有默默地倾听电话那端传来的抽泣声。
走了,都走了,连最后一名硕果仅存的两航起义北飞机长也走了!不久前,我和朋友策划拍摄民航老人的口述历史系列,秦老名列其中。原本计划拍完华北地区后便转入上海及华东地区,这下晚了一步!扼腕痛惜之余,不由得回想起我所知道的秦老往事。
我和秦老算得上忘年交。为纪念两航起义60周年,中国民航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专题片《两航起义始末》,我作为总撰稿采访了秦老。这是我第一次结识这位起义功臣、历史老人。
此后五年来,为拍摄系列电视专题片《中国空姐》、《中国机长》和创作《中国空姐》、《中国机长》两部长篇纪实文学,我又多次拜访秦老,成了他在上海汇川路家中的常客。他儒雅谦和,热情好客,彬彬有礼,思维敏捷,尤其是记忆力超强,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当然,最感人,最令人敬仰的,还是他那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和言谈话语间透着的凛然正气,以及对中国民航事业的殷殷关切之情。
19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十四),秦永棠出生在上海虹口榆林里。他家境富有,因而他从小能受到良好教育。日本人侵占上海,黄浦江外白渡桥旁边停着日本旗舰“出云号”,中国抗日勇士们用大炮轰,飞机投弹,但由于“出云号”火力密集,一直没法炸沉。秦永棠的家就住在金陵东路,靠近外滩,傍晚他偷偷爬上七楼顶层看中国军队和日本人枪炮对射。一天报纸上刊登消息,说中国空军飞行员陈镇和,为了炸沉“出云号”,驾驶飞机直接低空俯冲,可惜因为敌舰的火力太密集,无法靠近,掉进黄浦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时,正在读中学的秦永棠看了报纸后热血沸腾,暗下决心,也要当一名飞行员,像英雄一样抗日救国!
1943年年初,秦永棠大学二年级寒假,6个同学决定放弃学业一起去考空军抗日救国。结果因种种原因,5个没去成,只有他一个人,一个人也要去!他坐火车到达昆明,第一次报考空军,却因为人太小体重不合格,没有被录取。在昆明等待了一段时间,他想当飞行员的心情更为迫切。听说进了中国航空公司,做两年地勤就可以学飞行,于是他便进了中航。谁知一年后,中航改变了规定,他又一次失望了。但他没有泯灭飞上蓝天的梦想,决定设法自费去美国学飞行。有志者事竟成,1946年12月,秦永棠终于学成回国,进入中航,当了一名副驾驶。一年后,经过培训并由4位考官严格考核合格,他顺利地成为中航飞行时间最短、也最年轻的机长。
1949年11月9日,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爆发了!两航12架飞机瞒过国民党特务的耳目,摆脱港英当局的管制,由香港直飞北京、天津,秦永棠是其中一架C-47型飞机上的机长。他冒着被驻桂林国民党空军战斗机追击拦截的危险,驾机穿云破雾,安全降落在天津张贵庄机场。
起义后,秦永棠的表现可圈可点。他参加著名的1950年“八一开航”,是新中国民航蓝天亮翅的两名机长之一,另一名机长是大名鼎鼎抗战时期冒死开辟“驼峰”备用航线的潘国定。他执行重要的专机任务,受到宋庆龄、朱德、邓小平、贺龙、陈赓等中央首长的称赞。他潜心带教飞行学员,为新中国民航培养有生力量,总共飞行6000多小时,起落30000多架次,培养学员250多名,未曾出现一次差错,也未曾淘汰一名学员。尤其是作为一名称职的民航机长,他先后避免了4架飞机坠毁,挽救了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也挽救了国家财产。
晚年疾病缠身的秦老,对民航的关注和感情始终未减。就在今年7月中旬,我到他上海家中看望,他谈起不久前韩航在旧金山发生的坠机事故,焦虑地说,现在民航飞行员的手动操作不过关,太依赖自动驾驶了,这是不行的,韩航教训深刻哪!手动驾驶是基本功,得加强训练,千万不能削弱啊!他再三叮嘱我向中国民航局领导反映这个问题,回京后我照办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关心民航发展、民航安全,这该是怎样一颗赤子之心!为了追寻友谊、纪念历史,不远万里扶病前往大洋彼岸,这该是怎样一种坚强,一种交友之道和人生境界!秦老将自己最终灵魂升天之地也选在70年前身子飞天的国度,我不明白,难道冥冥之中果有定数?
人生有寿,不可挽留。但是,历史不会湮灭,时代不会断裂,秦老那代人的情怀、品格和对中国民航的贡献,亦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