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向父亲抱怨,说两岁半的儿子脾气见涨,想吃什么必须立即奉上,片刻都等不得,否则就要大哭大闹。父亲沉吟着:“这倒要好好考虑一下——”我以为他会说给孩子做规矩之类的话。谁知他老人家说下去:“——以后家里零食一定要备足,别让宝宝哭,要把喉咙哭坏的。”我只好闭嘴。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人容易犯两个错误:一、觉得自己孩子是与众不同的,二、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描述起来就是,癞痢头儿子自己好,怎么看怎么顺眼。而作为家长,在没有试过之前,看见别人教育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便觉得自己将来是肯定不会的,自己教育孩子肯定是相当的有一套。
这种把孩子理想化,以及把自己理想化的思路,应该说大部分人都有过。人的一生,主观情绪不见得时常会有,但毫无疑问,在教育孩子这层上,真正做到客观理性的人只怕不多。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孩子之于一个家庭来说,无异是平地里升起的大太阳,光芒四射,引得全家人都要亦步亦趋。孩子自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家长的眼睛往往能够去芜存菁,筛选下最可观的那部分。别家孩子会犯的错误,自家孩子也会犯。在家长眼里,自家孩子会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即便真的犯了错,也是可爱和完全值得原谅的。——道理很简单,大多数人会犯的错,如何保证你不会犯?我的父母,当年在教育我与妹妹的时候,也是相当一板一眼的。在我生下儿子之前,他们曾信心满满,绝不会溺爱孩子,“我们是很有原则的”。但事实是,没有一个溺爱小孩的家长是抱着“溺爱”的想法去溺爱的,他们只是水到渠成般地做着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事。而在旁人看来,便是不折不扣的“溺爱”。
于是周而复始。今天感慨着父母过分宠爱第三代的我们,想必有朝一日,也会成为这样的祖父祖母辈。子女未必尽如人意,在他们身上存的遗憾,便会想方设法在第三代上圆梦。每个人都是下一代的镜子,也是影子。这便是人生。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不管怎么挣扎,我们总是那么按部就班,该犯错的时候犯错,该警醒的时候警醒,该努力的时候努力,该放下的时候放下。记得读中学时,常喜欢买灰色的衣服,试图把自己打扮得更成熟些。倘若有人推荐我明艳童真的服饰,便会打心底里排斥,觉得肤浅、小儿科。但现在才知道,过了那个阶段,便再也找不到理直气壮穿红着绿的理由了。不管是肤浅还是小儿科,其实都该试上一试的,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服,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当奔四的我望着橱窗里的大红衣服而没有勇气穿上时,内心深处便知道,有些东西是真的错过了。然而,如果我把这种遗憾讲给正值青春的小表妹听,势必又会换来她的不以为然。好吧,该错过的时候错过,该后悔的时候后悔,——否则就不是人生了。
让天底下的外公外婆尽情地宝贝外孙吧。正如我在一篇小说里所写:“昨天是今天,今天便是明天,明天又是昨天。日子是打着圈过的。”
时光无法倒流,但爱可以无止境地来来回回、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