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到农村去”是那个时代的口号;如今,它却成了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退休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带领全家自驾车去苏、浙、皖一带的乡村走走看看,观赏田园风光,品尝特色菜肴,体验农家生活,感受农村的生态和谐,可以说是上了瘾。
曾到过宜兴张渚的一个山村,我们全家五口住进了一户姓陈的农家,主人是个清瘦憨厚的乡村老农,他拿了几把竹椅招呼我们坐下,又泡了几杯热茶,笑了笑就转身到屋后的竹林里挖笋去了。没有繁文缛节,完全是农民式待客,让人感受到山里人的真实和淳朴。
我坐在院落里四周观望,这家也算得上是比较富裕的农户了,五上五下的大楼房,两边还有几间厢房,农舍院墙用大块石头垒成,宽宽的门头用柴草垒就的尖顶雨篷,极富农家气息。院门左边是石头围墙的羊圈,右边是一块用竹篱笆围起来的菜园,灶房外边整齐地堆放着柴禾,门前是一大片水稻田,屋后是竹山,同连绵不断的大山相连。小孙子从小在城镇长大,连牛也没见过,进村后一路上不停地叽叽哇哇乱叫,一下车又忙不迭地与主人的孙儿和牛照相,接着就拉着小伙伴跑到前面的稻田边看水车去了。这一天,我们在河塘里捉鱼,到山坡上采野菇,到竹林里挖冬笋,在菜园里拔萝卜,其乐融融。
到乡村旅游,不但可以呼吸到乡野的新鲜空气,一饱眼福,还可尝野味,喝米酒,吃灶头上烧出来的香喷喷米饭,享受在城里享受不到的口福。记得有一次我们住在安吉一户农家,主人十分热情好客。夜幕降临,主人就端出用柴火烧制的一桌菜招待我们,满桌大盘小碗皆出自农家的门前屋后,有炒青菜、烧南瓜、炖鸡汤、小葱炒鸡蛋、油焖笋、红烧鱼、酱蒸鸭及我最爱吃的煮嫩玉米。刚入座,主人又捧着酒坛子给每个人边倒酒边介绍:“自家酿的米酒,好喝不醉人。”天黑了,主人打开屋里的白炽灯,在寂静的乡村夜色里,大家无拘无束开怀畅饮着米酒,主人讲着山里人的生活习俗,这情景让人感受到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的韵味。
夜深了,我站在院中,月向西沉,万籁无声,看着这朦胧寂静的乡野,这山这水,这田这树,这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仿佛都在窃窃私语互相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当人们亲近自然时,便能得到自然的回报。这一夜,常失眠的我,睡得很沉、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