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走过怒江路金沙江路北面的华联超市门口,总能看到上街沿坐着二十多位白发老人(多为男性),有的自带凳子,有的拿张报纸,垫地而坐。有的观赏街景,有的手捏核桃,有的促膝聊天,有的闭目养神,等等。他们不管酷暑盛夏,还是天寒地冻,除了落雨飞雪,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有次,我不揣冒昧,走过去问他们:“老先生,你们不冷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啥事体,坐在这里解解恹气。”有的说:“我们居委会有老年活动室,但不开门。”
这恐怕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居委会是有老年活动室,有专人值班,天天开门,备有象棋、军棋,提供每人2元的茶水,老人弈弈棋,喝喝茶,谈谈天,笑嘻嘻。但也有些居委会虽有活动室,但借口“没有钱,没有人”而天天关门,形同虚设。
上海60岁以上老人有370万,占总人口四分之一,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因玩无场所,谈无平台,旅游又体力不支,经济不宽,只得每天出来孵豆芽,吃西北风。
人人都要老,家家有老人,关心老人的今天,就是关心自己的明天。建议国家财政可否拨出专款,支持街道、居委会创办、开放老人活动室,组织专人值班(给点报酬),提供茶水,为老人提供一个欢度晚年的第二家庭。如能这样,许多老人将会拍手称好,感谢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