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旧时的商品包装不是很讲究,用纸袋或黄色方形草纸的较多,比如在南货店买东西,包装比较高级一点的食品送人时,店员通常先在柜台上摊一张较厚的草纸,上面再衬一张薄薄的白纸,将物品包成一个四棱台的形状,然后在小长方形顶面上覆一张红底黑字的招牌纸,再用绳子扎好,这是一种传统。但有一样东西是例外,它只包三面,有一面是敞露的,那就是蜡烛包,因为蜡烛的心子是裸露在上面的,包起来容易弄坏。以前(红)蜡烛是按各种不同分量制作的,买蜡烛要说明是几两的蜡烛,买好后一对一对地包装,蜡烛心都敞露着。年纪大的长辈过世了,小辈也带着红蜡烛包去拜别。以前中国的家庭有一个习惯,将初生婴儿用被子裹起来并缚住,只露出头,很像包好的蜡烛,所以就称婴儿蜡烛包,简称蜡烛包。
用纸袋和草纸包装是比较低级和简陋的方法,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的包装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礼品的包装,要求漂亮和有新意。
礼品包装用得最多的材料是包装纸,全世界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纸张,欧美有些国家每年在包装圣诞礼物时造成的碎纸和废纸拼起来有好几十平方千米,这是相当可观的浪费。为此,有的数学家找出了一个计算包装用纸面积的公式:A=2(ab+ac+bc+c2),其中A代表所需纸张的面积,a代表礼物最长一边的长度,c代表最短一边的长度,b代表剩下一边的长度。这件礼物是一个典型的长方体(皮鞋盒子),2(ab+ac+bc)正好是六个面加起来的面积,2c2表示最短一边平方的两倍,这个量作为纸张搭接和粘贴所需的余量。用这一公式可事先知道包装一件礼物所需的纸张面积,可经济合理地裁分纸张,同时也能提高包装的速度。
也可以这样做:包装的时候,将纸摊开,放上盒子,使最长一边对着包装者,将盒子往后翻滚三下,再加几个厘米作为黏结用,这就得出了包装用纸的长度。要将盒子两侧包住和粘住,纸的宽度需要:盒子最长一边和最短一边之和再加上一点余量。
倘若礼品是圆柱体的,那只要用纸包卷起来即可,然后将纸翻折把两端粘住(其中一端可粘上一个花样),如果圆柱体的直径与高度之比大于1.75,则礼品应像长方体那样包装。
中国人自古习惯于把钱当礼物送人,如过年送孩子压岁钱、生日送礼钱、结婚送份子钱、丧事也送哀悼钱。这一习俗越来越被西方人认同:钱确实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然而到现在为止,礼钱的包装都很简单,永远是一个信封(红包),至于哀悼钱应装在什么颜色的包里,似乎没有什么规定。在礼钱的包装方面,欧美人已经后来居上了,他们要么买现成的包装,要么自己动手做包装。现成的以漂亮的钱盒、钱袋、储蓄罐和玩具运钞车居多。自己做的话,可以放开思路和想象,如用纸币折成一把扇子、根据折纸艺术将纸币折成衬衫、裤子、领带、花朵、蝴蝶、鸡心等各种图样,也可将纸币塞进透明的圣诞球,挂在圣诞树上;还有的人将纸币粘在自己做的贺卡上。经过装扮的钱就不会显得那么单调了,也会让收礼者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