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四季素描~~~
四季素描~~~
四季素描~~~
四季素描~~~
四季素描~~~
四季素描~~~
四季素描~~~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季素描
桑间葚熟
陶琦
  文/陶琦

  附近一棵桑树开始挂果,经过时我都不忘观察桑葚的变化。大概是植地不够肥沃,树上结出的桑葚只有小拇指头大,且多呈嫩绿或粉红色,与菜市场里偶尔见到乌黑泛紫的品种,相去甚远。但此番清新意象,却犹如初夏时节的一道瑰丽纹饰,与飘散于温热空气里的淡淡桑木气息,一道构成了恬静优美的田园风致。

  桑与麻自古就是农事与家园的象征。《诗》曰:“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在缺少水果的先秦时期,人们种桑养蚕之余,对桑葚甘酸多汁的味道,也是称赏不已。古代以河西走廊所产的桑葚为最美。《晋书》里记载,东晋会稽王司马道子尝问前凉张天锡,当地有何特产,张天锡答道:“桑葚甜甘,鸱鹗革响,乳酪养性,人无妒心。”晋时,桑葚是西凉一带可堪矜夸的特产果物,其后随着人群不断向南迁徙,桑树也成为南北各地最为普见的植树。城市或乡村,庭前院后都是随处可见,繁茂的枝叶掩映瓦屋,更显葱翠之色。

  我幼时的邻家后院,就栽有一棵大桑树。春末时节,隔着院墙就能看到挂满枝头的初育浆果,最早为嫩绿色,经过约一个月的成熟期,桑葚渐渐变暗变紫。我们藉故向女主人提请,要求进去摘一些桑叶养蚕。女主人当然知道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心思,但只要做得不太过分,大都会应允。我们攀爬到树上,专挑个大、色泽深紫的桑葚摘,轻轻含放在嘴里,舌头和下颚稍一用力,汁液就在口腔内乱飞,那种清脆的声响,一如大自然发出的柔和语音。滋味于酸涩中又带有淡淡的清甜,吃到最后,不仅嘴唇嘴角印有淡紫色的浆液,牙根也会被酸得软软的。

  民间盛传紫黑色的桑葚含有乌发素,常食能令头发更为黑亮,具有驻颜不老的功效。只是桑葚的鲜果无法久留,于是有不少人用桑葚加上冰糖熬成果酱,于芬芳甘甜的味道之外,也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心理滋补。而运用桑葚最大胆的是一些粤菜馆,每到果熟时节就会推出一道季节菜,在鸡的旁边铺放一层厚厚的桑葚,上灶清蒸。经过高温热力的一番乾坤大挪移,原本莹白的鸡肉被笼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紫红色,桑葚的果香及甘酸滋味也被一同渗入,使得嫩滑腴美的鸡肉吃起来更具清新之气,尤为可人。

  这道菜,颇得陆游诗“桑间葚熟麦齐腰,莺语惺惺野雉骄”之意味。而被诗意化的桑葚,也就像是行走在旧青石板路上的一个古装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袅袅婷婷走来,于初夏时节里显得别样的夺目与鲜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3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4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5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如何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特别报道
   第A09版:上海如何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特别报道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好吃周刊
   第B02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4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06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专版
   第B10版:专版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晚报/地产资讯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瞎扯“蛋”
桑间葚熟
芋艿乳腐
把春天煲进粥里
来自内心深处的期待
赤坂亭迎来九周年店庆
广告
新民晚报美食物语/好吃周刊B02桑间葚熟 2014-05-22 2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