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谁的“好日子”
潘高峰
  潘高峰

  昨天的报纸上,关于“520”的新闻不少。

  首先是各地婚姻登记处“沦陷”,人们扎堆登记,半夜排队的大有人在。除了结婚,还有告白。上海80后交警因驻守岗位,微信隔空求婚还算靠谱;一男子金山海边告白兴奋过度,醉酒下海游泳险些溺亡,就让人有些无语了。更让人惊叹的是重庆一对情侣“520”当天上午领证,下午就闹离婚,跌落一地眼镜。

  诸般熙攘,只为一个谐音“爱你一世我爱你”。仿佛一下子化腐朽为神奇。但仔细一想,这些年“好日子”是不是越来越多了?是谁在包装这些数字?“好日子”究竟是谁的“好日子”?其实不言而喻。

  关于爱情,含蓄的中国人原本节日并不多,农历的“七夕”算是一个。随着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商家发现了巨大的商机,在赚得盆满钵盈、食髓知味之后,更多的“好日子”不断被发掘出来。不光谐音,还有象形,比如每年11月11日,不知怎地突然就成了“光棍节”,受到热捧,也为商家的销售额做出了贡献。

  办喜事求个好日子,无可厚非;“我爱你”、“一生一世”这样的“爱情谐音”深入人心,也无法苛责。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捧“好日子”,盲目自愚,那就成了数字迷信。事实上,这些年在“扎堆”结婚登记现象的背后,没有为婚姻做好准备就草率结婚的情况已是屡见不鲜。

  据媒体报道,因为追捧“好日子”的人越来越多,上海浦东一家专门从事婚姻家庭咨询的社工服务社每到此时,不得不驻扎在登记处帮忙维持秩序,同时提醒新人不要“热昏”。咨询师们发现,有时遇到刚办结婚的新人,一个月后又在离婚登记处出现了。去年2013年1月4日,咨询师们还目睹了这样的场景:一方在填写结婚登记表职业一栏时,突然问另一方,“喂,你是做什么的?”

  或许爱情不该比较,但个人而言,我还是喜欢昨天本报的这条新闻:一个农村媳妇,26年不离不弃用爱呼唤瘫痪丈夫“归来”,丈夫“忘”了世界,却咕哝着能叫出她的名字。他们也许没有选择“好日子”结为连理,但却真正拥有彼此的一生一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3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4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5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如何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特别报道
   第A09版:上海如何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特别报道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好吃周刊
   第B02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4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06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专版
   第B10版:专版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晚报/地产资讯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治垃圾短信,还要靠立法
谁的“好日子”
梧桐小镇
记忆不存,乡愁何寄
禁烟难禁?
谨慎好奇的镜头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谁的“好日子” 2014-05-22 2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