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的篆刻作品,流传极稀,珍如拱璧。这次朵云轩春拍印章专场有一方“有朱”印首次露面献拍,引起藏家及媒体的关注。
弘一法师(1880—1942),著名佛学大师、书法篆刻家、美术教育家、音乐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俗姓李,幼名成蹊,学名文涛。一名息,字叔同,以字行,号李廬主人,别署息霜、晚晴老人。祖籍浙江平湖,而生于天津。作为一代高僧,世人对其在佛学、书法上的造诣了解颇多,而对其在篆刻上的认知则知之甚少,其实他的篆刻造诣,功力深厚,同样极为精湛。弘一法师早岁聪慧,爱好书刻,力摹篆字,尤喜临《石鼓文》,十三岁始奏刀,发蒙于父执徐耀廷,十七岁转师天津唐静岩,弱冠已卓然可观。1914年在杭州,与经亨颐、夏丏尊等共同发起创建“乐石社”,并任社长。吴昌硕特以赏识,加入西泠印社。杭州孤山有“印藏”遗址,乃弘一法师出家前,将生平用印储存西泠,凿壁藏之,叶品三亲题,并记其事于壁端。纵观大师的篆刻,远追秦汉,近学皖浙,旁及金罍与缶翁,印路宽广。
这方弘一法师的早年篆刻精品,印文为“有朱”二字,边款刻“此弘一法师早年印,乃为天津李澂浠所刻,见旧谱。衍方记于沪”。据观款得知,印面主人为弘一法师乡贤李澂浠。此印旧谱著录,来源可靠,流传有序。最早刊载于1900年弘一法师自辑本《李庐印存》,后又分别被著录于《李叔同印存》(199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卷二》(2009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赏“有朱”印风,一如大师的书法,平淡渊雅,古穆遒劲。章法上既得力于浙派宽边朱文的布局,又融入了古玺的文字造型,娴熟的切刀,工稳平实却又不失浑朴苍茫,颇具秋堂之神韵,极富浙派之意趣。
据相关资料显示,弘一法师为李澂浠治印达四十余方,足显两人关系非同寻常。李澂浠,又名李澂曦,字幼竹,善绘仕女,通金石,精医道,其父李竹坡善作大幅,粗毫斫拂,梅石尤奇。又善书法,喜作长题。陆辛农《天津书画家小记》说他“须髯飘拂,庄颜绝俗,俨然陈老莲画中高士”。清末民初,天津活跃着一批艺术取向相通、画风相近的本土画家,人称“津派画家”。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的弘一法师,与张兆祥、马家桐、李澂曦、李曈曦等“津派画家”均有往还,从他们那里吸取了不少艺术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