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长征80年,这使我想起了红军的草鞋。
编织草鞋是手工活,一个木耙,以绳为经,将经的一头套在耙齿上,另一头闩在腰间,以草为纬,席地而坐,就干活了。没木耙,脱了鞋,伸直腿,十个足趾,就是耙齿。曾是农民的我,不仅穿过,而且也编织过。
草鞋的材料是稻草,但一般稻草不行,必须是糯稻草,还得慢慢锤得松软了,才有韧性,掺上一些布条,就更柔软更耐用。以苎麻编织则更好,柔软,又比较耐穿,惟取材不易。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新老解放区群众支援前线,就为战士做军鞋,也就是布鞋。一双布鞋,要几天几夜才能做成。先是做鞋底,就是打浆糊,将一层一层的碎布,做成“骨子”,然后再将多层“骨子”叠起,千针万线地扎,这就是所谓的千层底。然后再将鞋帮缝上,行话叫“鞝鞋”。鞋帮清一色黑面白里,有的妇女会在里面绣上花或字。群众将鞋做好了,由地方交部队军需、后勤部门。一般说,我们的战士每人有两双这样的布鞋,一双穿在脚上,一双别在腰间或打在背包上备用。
我军的第三双鞋,产生于解放战争中后期,部队有了军需工业,生产出了轻便、耐用的胶鞋,于是,草鞋和布鞋也就进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