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麦康纳和杰瑞德·莱托两位帅气大叔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以一种耐人寻味、谜一般的关系和出人意料的颠覆性表演而获第8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男配角。该片依托真实故事,讲述了美国传奇式艾滋病人罗恩·伍德鲁夫,在1986年被“宣判”生命只剩30天后,开始与死神赛跑,向体制讨要公平。
影片基调很舒缓,却不影响表现那个年代所特有的艺术颗粒感。特殊群体不同寻常的生活呈现,给了演员极大的发挥空间和挑战机会,马修为了与角色神形合一,进行了魔鬼式的疯狂减肥。在他佝偻的身影、晃动的步伐、含糊的语调之外,显露出的是越发深邃坚毅又五味杂陈的眼神:对生命渐逝的不舍,对微妙情感的眷恋,以及最后向失衡不公的医药制度宣战,尤其在图书馆里那一声愤怒的嘶吼,如此有力、决绝和不顾一切。很多表情的流露自然而一气呵成,一些写意飞白之处都是用很不起眼的肢体语言完成,比如去点燃一支弯曲的香烟,看似轻松却无比深刻地一划而过,就像伍德鲁夫那撮标志性的西部胡子,被艺术的雕刻刀修剪得有棱有角,且自然得丝毫不露痕迹。
我非常好奇为何导演要选一直不温不火的英俊小生马修来演这样一个与己反差巨大的角色,也许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马修宁愿“自毁形象”,搏命挑战演技极限的强烈欲望,与导演另辟蹊径寻求变革意识的不谋而合。片中,伍德鲁夫因得不到所谓“灵药”AZT,在远赴墨西哥寻求生路的途中,他轻轻摩挲着身边的手枪,突然大哭,带着绝望带着无奈,也带着丝丝自嘲和不甘心,或许前方无路可探但也要让内心敞透一丝生的光亮。这个意味深长的长镜头,让观者十分清晰地体悟到伍德鲁夫意志矛盾的挣扎感,也看到了马修人戏合一的华丽蜕变。期待艺术涅槃的马修似乎乍现“伍德鲁夫灵魂附体”,两者在心灵通道中相遇,这是演员的幸运也是角色的胜利。
电影里另一位重要人物——杰瑞德·莱托扮演的异装癖艾滋患者雷蒙,外表看似妖娆风情万种,内心却是异常的孤独,他渴望得到尊重却往往被世俗所孤立,直到在病房遇到伍德鲁夫。特别是当伍德鲁夫以俱乐部会员制的模式,避开法律,走私比AZT更有疗效的“非法”药品,屡屡遭到监管部门刁难时,总能看到雷蒙的身影。他俩虽是合伙人却各自独立,伍德鲁夫更富有斗争性,雷蒙则温婉地活在自己的精神花园里,把情感和尊严当作人生的基石。性情各异的两人,情义的积累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伍德鲁夫可以为维护雷蒙,与朋友撕破脸而大打出手;雷蒙也会为身陷困局的伍德鲁夫,求助断绝关系的父亲。那次分别前两人最后的拥抱,足见彼此的心灵相惜。悲剧式的雷蒙虽是虚构人物,电影却正是通过他传递出最本真的思想内涵:不屈服命运的摆布,再脆弱的人生也有最震撼的能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