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教育部-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青少年时期的“小胖墩”,成年后很可能就是一个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潜在患者。在新民健康大讲堂上,江帆教授无比担忧地说,现在,有三分之一的上海小囡已经出现了超重、肥胖等现象,接近于美国这种肥胖率很高的发达国家。“因此,青少年时期的运动不仅强身健体,也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健康。”
运动促进生长激素分泌
运动对于青少年非常重要,它能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而生长激素对人体各种组织尤其是蛋白质有促进合成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生长,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长高。“大家都知道睡眠对孩子身高有很大的影响,睡得充足才能长得高,但其实,和睡眠相比,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身高影响更大。”江帆说,体育锻炼能促进孩子骨骼生长的加速,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心肺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增进食欲。
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可以引起身体和生物学上的变化,对成年后的健康也有良好的影响。江帆说,一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种习惯会延续到成人时期,而长期的运动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小胖墩成年后易得慢性病
冠心病、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原发性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是当代社会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而美国CDC把身体活动不足确认为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原因之一。
“身体活动不足与慢性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很可能这个不足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人们的青少年期。”江帆说,别看这些慢性疾病听上去和少年儿童没有关系,但正是由于运动缺乏导致青少年肥胖率增高,为这些成人期的慢性病埋下了“不定时炸弹”。“在我国,运动最多的群体,并不是青少年或壮年,而是老年人。”
身体动起来更有利于学习
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好了,家长的工作压力大了,导致陪伴孩子的玩具多了。不少孩子沉湎电视、电脑和各种移动终端,而片面追求升学率也让社会、学校和家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江帆说,其实,睡眠和体育运动时间,和学业成绩并不矛盾,反而能起到成正比的作用。
在一项针对多动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学习能力调查中,进行运动后再学习的多动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反应准确性及考试成绩(特别是阅读和数学)都比一味学习的儿童有更好的表现。而在上海,江帆也曾对2225名随机抽取的五年级小学生进行过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强度和学业表现之间有正相关性,也就是参加中低强度的体育运动对学习成绩有提高的影响,在成绩中下游水平的学生中改变尤为明显。江帆说:“我们发现,每周增加一天参与中等强度运动,比如骑10分钟自行车,能让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学习成绩上升0.6%,而每天如果增加低强度的运动,比如每天散步10分钟,则能让学习成绩上升0.7%到1%。所以,孩子动起来不一定是牺牲学习,有时候反而会对孩子学习有帮助。”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