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选将《大山事件的真相》一文引进国内,论文所引用的《大山勇夫日记》等史料,为国内首次披露。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特约研究员杨克林对论文的价值也予以肯定。
记者:您是怎样发现这篇论文的?
王选:3年前,论文作者笠原十九司和我在南京师范大学见面时,告诉我经他的调查,“八一三”事变是日本海军的阴谋,他正在撰写论文,将公开发表。遗憾的是当时我没有留下笠原的联系方式,至今无法与他取得联络。前不久,原细菌战诉讼的日本律师朋友发现了这篇论文,并把PDF版传给了我。目前论文尚无中文版本。
记者:论文发表于2012年,为何至今才被国人得知?
王选:论文发表在日本发行量较小的学术期刊上,可以理解。像他引用的《大山勇夫日记》,早在1983年即出版,也是印量很小的非卖品,没有广为流传,日本专家也到2012年才拿来作为研究对象,而且国内对日本陆军的研究比较多,对日本海军明显研究不足,日本海军也有很多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杨克林:论文没有被国内的研究者看到也很正常,事实上日本的资料很丰富,每个部队都有自己的回忆录、军史等,由于语言障碍,中国的抗战研究者对外国的一手资料利用较为欠缺,这几年重视起来了。
记者:虹桥机场事件如此重要,它的真相为何一直没有被披露出来?
王选:这篇论文里也提到了,日本海军有个逃避责任的对策,我以前看过日本NHK电视台拍的一部纪录片《追寻日本海军的阴谋》,里面公开了海军将领的录音,也谈到了海军逃避责任的许多做法,包括做伪证等,让人觉得责任主要在陆军。虹桥机场事件本身是海军的战争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它的真相才一直没有被发掘出来。
记者:您怎样评价它的价值?
王选:非常重要。中国一直讲是日本先挑起事端,策动“八一三”淞沪会战。这篇论文引用当事人的日记,详实地再现了“虹桥机场事件”前一日和当天的情景,力证日本海军陆战队事先的预谋。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生认为,此前中国的研究者是从不同的角度论证大山勇夫是故意闯虹桥机场,笠原十九司从大山的日记入手,很有意义,从他最后一篇日记可以看出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有意识地去挑起事端。
类似事件日本策划得很多,有的是自己送命,有的是叫别人去送命,目的就是挑起战争。“九一八”事变是以日本士兵“中村”失踪为借口,出兵强占东北三省,1934年6月没有得逞的“藏本事件”也是日本策划的一个案例,那次不惜用高级别的日本驻华副领事藏本英明为诱饵,让他失踪,扬言“应由中国政府负完全责任,如无生还之希望,则日方将撒回侨民发动自卫”,并调动军队前往南京,炮口对准古城。结果5天后藏本被发现,此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杨克林:他的研究基本可信,当时日本内部海军和陆军像“别苗头”一样,海军一直以来就有作战计划,既然北方战事已经挑起,日本海军就认为上海也要打起来。
对“八一三”的开战,要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把中日两方面对战争的态度和计划结合起来看。当时中国政府也做了最坏的准备,要在上海开战,计划牺牲上海拖住日军,所以已经调兵遣将,将司令部放在上海。日本利用大山勇夫事件挑起事端,中国的反应就不像以前那样软弱,而是态度比较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