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发现穿制服的女尸
尽管谷在坤16年来受尽了委屈,但他对公安事业的痴情,对侦查专业的爱好始终没变。
谷在坤被分配到治安处二队反扒窃侦查组工作。8年的反扒生涯,谷在坤先后审理了1200多个扒手案件,在审讯实践中,他历练出高超的审讯技艺。
端木宏裕见证了谷在坤办理的几起案件。1981年夏天,金山石化地区发生了一件重大凶杀案,老端木突然想起了谷在坤,抽调他来试试,这一试果然出手不凡。因屡破大案,智慧过人,他被任命为刑侦处大案队队长。
谷在坤参与了上世纪80年代上海滩发生的许多重、特大案件。他办案的一个特点是兵不厌诈,每次办案他都仔细寻觅对象有哪些疑点,理清思路后,再根据线索一点一点推进。他往往采用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方法,迷惑对方,设计圈套,引对方上钩。
谷在坤戏称自己办的案件都是“二手货”,别人搞不下去的疑难案件,老端木便让他去啃这块硬骨头。谷在坤对老端木调侃说:“你给我的硬骨头虽然难啃,但骨头边上的肉好吃,有味道。”
1986年5月25日,这天是星期天,谷队长突然接到老端木来电,他说预审处有个对象4月3日进来的,已审了两个月,什么办法都用过了,但这小子是刀枪不入,软硬不吃,拿他没办法,预审处准备放人,你明天去试试看。
接到任务后,谷队长先看卷宗,上面记载:3月29日傍晚5时半,市高级人民法院老干部科张明娣科长匆匆下班回家,来不及脱去制服,匆匆对女儿说:“我出去一下,如果回来晚了,就对爸爸说我去看电影了。”张科长拎了一只尼龙袋离开了,谁知她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两天后,青浦县华新乡东风港的河道里,一艘水泥挂机船发现了穿制服的女尸,法医解剖后确认,死者53岁,溺水死亡,右额部有两块皮下出血。她就是失踪的张明娣。死者身上没有任何物件,那只尼龙袋也不知去向。开始怀疑是情杀,但张明娣为人正派,没有绯闻。查了几天没有任何证据,有个绰号叫“阿铁锅”的成了重大嫌疑。“阿铁锅”真名叫诸福元,是张科长的亲侄子,青浦县华新乡凌家村人,31岁,无业。疑点一是他去法院找过姑妈,二是他在村里吹嘘过姑妈和姑父都是大干部,三是他有过前科,因盗窃罪被判4年徒刑。青浦县局对其收容审查,市局预审处提前指导办案。出人意料的是这个“阿铁锅”对姑妈的死若无其事,矢口否认自己行凶。进来两个月,审了26次都刀枪不入。
谷在坤仔细看完卷宗后又向先期办案人了解情况,获悉其难度一是拿不到凶手的直接证据;二是对象已经历了26次审讯,已操练出了极强的抗审能力,其侥幸心理得以巩固;三是此人性格有两面性:既坚硬,又情绪易波动;既狡猾,又幼稚。
谷队长心存疑问:他姑妈对他如此关心,他为什么要害姑妈?看来只有非钱财莫属。“阿铁锅”写给姑妈的信中曾多次提到“一包东西”,这是否与案子有关?
为了弄清那包东西到底是什么,谷在坤另辟蹊径,从外围入手,他先找了“阿铁锅”的妻子蔡女士。他对蔡女士说:“‘阿铁锅’这些天很后悔,反复说对不起老婆,吃了不老实的亏。”蔡女士听罢一愣,老公被关押了两个月还是第一次听说对不起自己的话,马上接口说:“是的,‘阿铁锅’就是会说谎。”谷队长顺驴下坡地说:“‘阿铁锅’牛皮哄哄的,说有一包东西要给姑妈,这是一包什么东西?”蔡女士脱口而出:“那是‘阿铁锅’骗骗姑妈的,他编造家里有一包黄金首饰,以这包东西为抵押,向姑妈借钱。他为了讨好姑妈,还骗她说要介绍一笔钢材生意给她。”
谷队长感到有戏,趁热打铁赶紧追问。蔡女士说:“阿铁锅”为了做生意赚钱,曾向姑妈借了700元钱,说救急几天后就还。姑妈如约来到纪王镇车站取钱,他还不出钱就骗姑妈说:“我有一包黄金在樟木箱里,因为钥匙丢了,你随我回家去撬箱子。”姑妈一听生气地说:“我随你走六七里路去撬箱子,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