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确认识多发性抽动症
朱博畅
  朱博畅

  当你看到有小朋友不自主反复眨眼,摇头,挤眉,耸肩,踢腿,肢体扭动或者发出反复的叫喊声,那就要考虑他是不是患了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抽动症了。

  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也尚未发现多发性抽动症的特异性诊断方法。脑电图、诱发电位、神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只能作为多发性抽动症诊断的辅助依据;主要是排除脑部其他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所以临床现象学诊断是多发性抽动症诊断的“金标准”,即依据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症状表现进行诊断。需要关注的是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通常被延误多年,多数患儿在症状出现几年后才诊断。主要可能是因为医生将喉肌抽动而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将耸鼻动作、吸鼻声误诊为慢性鼻炎等。其次,家长对本病不认同,认为是不良习惯所致。还有就是患儿对抽动症状有一定抑制能力,当轻症患儿有意掩盖抽动症状时,家长及医生不易察觉。

  对于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治疗,以平肝息风为总原则,针对不同的病机兼以祛外风、化痰湿、疏肝气、益脾肾等方法。对症状较轻的患儿可选择针灸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可以时轻时重,呈波浪式进展。虽然该病本身不会使患儿智力受损,但患儿由于行为怪异,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对儿童身心发育会产生较大的伤害,可能对患儿学习及社会交往上造成障碍,因此应在药物及针刺等基础上追加心理行为治疗。

  选择针灸治疗需要家长和患儿的配合,针刺要刺入皮下,有酸麻胀痛等不适感,小儿耐受性差,哭闹在所难免,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该病是慢性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即使好转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因此要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作者为上海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安居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6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科普达人/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早教沙龙/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基础教育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拒缴违规收费可行吗
不是一只行李箱
我遇到的“马天明”
正确认识多发性抽动症
无醋不欢
那蓄满希冀的眼神
凤舞祥和
可以回去的地方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正确认识多发性抽动症 2014-12-10 2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