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城里,一个人逛到了中山纪念堂。让人意外的是纪念堂居然要收10元门票,收了钱也照样装糊涂,黄昏的四五点钟,纪念堂的走廊不开灯,只能借着窗外的自然光,勉强看清墙上的文字和图片。不过凭良心说,这幢青砖蓝瓦的建筑还真是漂亮。宝蓝这么难以驾驭的颜色,用在琉璃瓦上却毫不夸耀,随即让人想到“青天白日”。走到二楼楼梯拐角,顺着花窗往外看,飘卷的飞檐下,夕照恰好把光投在钟形的铁马上,远处的云鹤华表泛着熔金般的色彩,心里不由得默默喝一声彩。细节一旦讲究起来,格局果然不同。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师吕彦直,是墙上黑白照片中瘦削的男子。八岁侨居巴黎,回国后受教于林琴南,读了清华又去康奈尔,毕业前给建筑名师亨利·墨菲当过助手。如此一来,视野和底气果然开阔充沛。中山纪念堂采用的是中式庙宇的形制,迈进去却通透敞亮一如西式殿堂。
中山市翠亨村里的孙中山故居是仿西式的建筑,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的灰雕绘有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则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的灰色砖墙勾出白色线条,窗户在正梁下对开。门多,窗多,通道多,转来转去都可回到原先的起点。正门的对联上写着“一椽得所,五桂安居”。走着走着,很容易就碰见一眼水井,一棵龙眼或者一树番石榴,甚至还有人心果。白墙边黑瓦下结实累累的木瓜树,衬着蓝天显得分外青翠。
问起岭南的园林,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里的姑娘教我们去詹园。旅游淡季的冬末,不要说表演,连茶室都上了锁,徐徐地在园子里兜一圈,走过花树险些一头撞在蛛网上。年岁久长的盆栽,在园子里随意摆着。詹园的布局并不过分奇巧,好在清朗自在。园内的歧江由弯曲的廊桥连着。廊桥的白墙上,偶尔会出现一队手绘的黑鸭子、一只乌鸦或者小小的黑猫,说不出的诙谐。走到花园尽头,居然有一片寂寂的薰衣草花田。园子里的红梅开得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