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
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其实是一个老话题。李稻葵在发言中将它归结为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
李稻葵说,中小微企业主们经常感叹“借贷如讨饭”。在企业亟须再融资时,银行承诺企业先还后贷,企业好不容易把资金还给银行,银行却迟迟不放新贷款,形成对企业逼债式的周期性钱荒。“由于银行贷款难寻,不少企业家被逼上了借高利贷的不归路。许多变相的高利贷月利率达到10%以上,令人咋舌。”
为什么会出现融资难
“中国经济为什么融资难,不是因为缺少储蓄这个融资源泉,相反,我国国民储蓄率列世界之首。也不是因为中国经济货币存量不足,中国经济的货币存量绝对值近20万亿美元,同样是世界之最。”在李稻葵看来,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的融资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匹配。
“目前,我国投资已经从相对比较短期的投资项目,转向高铁、城市基础设施等周期非常长的投资项目。这些投资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商业回报,但回款周期往往长达二三十年。”
这些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者是各级地方政府,很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但这些项目会长期占用信贷资源,剩下来可以给企业的贷款量非常有限,导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严重不足。
金融改革是唯一出路
“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题,必须从金融体制改革上下功夫。”李稻葵建议,把长期基础建设的融资从商业银行和信托中剔除出去,建立专门的长期建设基金,学习世界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的融资办法,由政府出种子资金,再提供担保,然后面向资本市场发行可流转的长期债券。这样不仅能解决“打酱油排长队”的问题,而且能够使长期基础建设融资独立于各级政府,由第三方客观评估,提高投资效率。
特派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