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李凤琼
邵宁 李一能
  记者面前的李凤琼,中等个子,皮肤白皙,笑容热情。她的头发在后面扎成一把马尾,一身蓝色的工作服,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今年40岁的李凤琼老家在四川达州,1996年来上海打工,现在已经是位“新上海人”了。今天上午,记者和她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当上的姐的?

  李:我是2010年开出租车的。之前我做过7年服装厂流水线的工人、毛纺厂工人、超市营业员。你看,我里面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

  记者:开出租车很辛苦吧?

  李:我是做一天休一天,出车的那天早晨4点半就起来了,把80岁的老母亲安顿好(我最近接她来治眼睛),6点出车了。晚上11点结束,女司机,不敢做到太晚。然后还要洗车加油,到家总要12点半了。

  记者:一天要工作17小时啊。每月收入怎么样?有6000元吗?

  李:没有。平均每月4500元,我每天都记账的。

  记者:现在的收入和你刚开出租车时相比,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

  李:降低了。那时路没现在这么堵。我今天早上从浦东开到仁济医院,整整一个半小时,车费才60元。

  记者:你还有孩子要抚养,这样的收入够用了吗?

  李:差不多够了。

  记者:你遇到两名如此无礼的乘客,为什么还要惦记着把包还给他们?

  李:我来上海这么多年,也遇到过许许多多困难,都是上海人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帮助我。所以我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尽力而为。还有,在老家的时候,父母一直教育我,要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捡到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还。

  记者:开出租车5年,你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乘客吧?有好乘客吗?

  李:当然有,好的乘客多!记得有一回我因为打官司缺2万块钱,急得不得了,车上有位乘客听到我打电话(我跟乘客打了招呼,把车停下来接的电话),他了解了所有情况后,主动提出借给我2万块钱。我当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这样,素不相识的乘客帮助我渡过了人生一个大难关!(泪水涌满眼眶)

  记者:如果你找到这两名乘客,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李:我想告诉他们一个道理:不要欺负出租车司机,万一在车上落下东西,你就会知道谁才是唯一能帮你的人。

  本报记者 邵宁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阳光天地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民生上海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旅游资讯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新民俱乐部
你坐车耍横丢钱丢人 我拾金不昧无怨无悔
人格的尊严
对话李凤琼
新民晚报焦点A08对话李凤琼 2015-03-10 2 2015年03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