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总体参保率较高
与老百姓最为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调查显示,本市居民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保参保率最高,达到94%左右;其次为住房公积金缴金率(86.1%);然后为失业保险(83.3%)和工伤保险(70.0%),而生育保险(60.9%)的参保率最低。
仅有25%常住居民表示从未使用过任何社会保障金,即超过七成居民使用过社保金,表明社保制度在百姓生活中发挥着实质性作用。在具体内容上,各种社保金使用率差别甚大。其中,医保使用率最高,达到66.1%;其次为养老保险(33.2%)和失业保险(25.4%);然后为住房公积金(21.5%)。
两成职工有补充社保
除了基本社会保险(“四金”或“五金”),单位隐性福利还表现为补充社保金。本次调查显示,表示没有任何补充社保金的比例为75.4%,这表明,两成职工缴纳了补充社保金。具体来看,有19.8%的职工表示单位为其缴纳了补充医疗保险,有21.4%缴纳了补充公积金,缴补充养老金的比例也有19.5%,基本上在两成左右。
除了社会基本保险外,79.5%的常住居民表示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可见市民为自己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并不高。其中,购买养老(人寿保险)的比例相对较高,为14.7%;而购买医疗保险的比例仅5.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购买比例。这可能既与我国存钱养老、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有关,也可能与目前我国商业保险业缺乏规范管理有关。
本地居民参保率更高
本地户籍居民社会保障参保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达到97%左右,住房公积金缴金率达到92.9%,几乎全覆盖了本市户籍居民。非本地户籍居民的参保率显著低于本地户籍居民,参保率相差几乎在20%以上,尤其是住房公积金的缴金率差距更达到40%。这一差距可能是因为,目前社保制度依然与户籍所在地挂钩,社保跨区转移接续难,非本地户籍居民自身参与社保的积极性不高,当然也有部分企业想降低成本有意回避参保。
不同单位职工的社保参保率有所不同,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和三资企业的基本社保参保率相差不大,但私/民营企业职工的参保率明显低于其他单位职业,平均低出10个百分点。
高学历者参保率较高
进一步分析显示,高学历者(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100.0%、98.7%、90.7%、59.3%、74.2%,住房公积金的缴金率为94.5%,而低学历者(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的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仅为72.9%、72.9%、56.3%、43.8%、50.0%,住房公积金的缴金率也仅为56.3%。高学历者的参保率明显高于低学历者,换句话说由于人力资本较高,高学历者有更多机会从事正规职业,其劳动权益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三资企业隐性福利好
最有意思的是,对职业单位性质的分析表明,三资企业职工的补充社保享受率最多,达到44.4%,平均高于其他单位职业近30个百分点。这表明,三资企业职工不但工资性收入最高,其他隐性的社保福利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