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阳光天地
     
本版列表新闻
成立十年来,“阳光之家”帮助智障人士学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成立十年来,“阳光之家”帮助智障人士学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成立十年来,“阳光之家”帮助智障人士学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成立十年来,“阳光之家”帮助智障人士学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成立十年来,“阳光之家”帮助智障人士学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2015年05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立十年来,“阳光之家”帮助智障人士学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小天地”里学习 “大世界”中成长
孙云
■ 艺术体验日活动让“阳光之家”学员开了眼界 通讯员 程仁祥 摄
  十岁了!今年,“阳光之家”迎来十周岁生日。十年了,在沪首创的“阳光之家”不仅“成家”,还立了业。在第25次全国助残日和第16次上海助残周期间,全市226所“阳光之家”的7600余名注册学员和约4000名工作人员、志愿者参加了丰富多彩的融合活动,静安区“阳光家园”和宝山区罗店镇“阳光家园”还在上海市残疾人自强助残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获颁“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证书。

  记者从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获悉,未来,本市还将推动“阳光之家”各项建设继续取得新的突破,让阳光照进每一个学员的心中。

  两度纳入市实事项目

  据统计,上海市有近7万名智障人士,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一直是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的难点。一些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智障孩子,初中毕业后无处可去,只能待在家里,导致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退化,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针对这些情况,上海市残联开创性地在全国率先开展“阳光之家”建设,这项为民实事工程也成为了上海残疾人事业的一张名片,近年来,不断有兄弟省市来沪取经,北京等地陆续建成类似托养机构。

  “阳光之家”旨在通过对智障人士开展教育培训、特奥活动、康复训练和简单劳动等,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技能,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残健融合。2005年和2007年,“阳光之家”建设两次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包括“组织1万名智障人士参与培训、康复、简易劳动,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智障人士阳光行动”;“完善全市240所‘阳光之家’建设”则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完善了长效管理机制,拓展了残健融合途径。

  活动项目不断创新

  前天,全市唯一的区级“阳光家园”——静安区“阳光家园”举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阳光之家”的学员们来到附近敬老院,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恩社会,反哺社区。不少学员说,他们来到“阳光之家”的几年间,自身变化很大,真正体会到了阳光下的温暖。

  记者来到静安区“阳光之家”参观时,梳着马尾辫的28岁姑娘小陶正用毛笔毫尖在小碟里蘸取赭黄颜料作画。她专注于笔下的世界,浑然不顾窗外的喧闹。教室外的走廊里挂满了她的作品。2007年,国际特奥会主席蒂姆·施莱佛前来参观时,还欣然收下了她绘制的国画扇面。母亲说,如果不是学习绘画,女儿压根不敢在人群中抛头露面,更不懂与人交流。前不久,小陶的母亲突发急病住院,她告诉了已经成为心灵依靠的“阳光之家”工作人员。大家去医院探望时,陶母喜出望外:“女儿能够主动说出心事了!这样的变化,在来‘阳光之家’前,根本不能想象。”

  绘画是“阳光之家”丰富活动中的一项,近年来,全市各“阳光之家”的融合活动不断创新,除了教学员们做彩陶、种绿植、串珠、缝制布艺等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还尝试开拓学员作品市场化运作的新渠道,让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体现和社会认可。

  自2012年起,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委托上海万邦关爱服务中心开展“阳光之家”作品市场推广项目,4年来,共开设60多类作品工艺流程及服务项目培训,累计培训1200余人次,还在城市超市、申活馆和淘宝网上开出4家实体店和1家网店,销售学员们的手工作品,其中不乏售价超过1000元的精品。

  成为融入社会加油站

  听!喧天锣鼓中,5月12日,阳光之家学员们来到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看一看变化无穷的舞台升降,观摩一场卡通电影,体验艺术,融入社会。这是上海市“阳光之家”学员今年参加的第一场艺术体验日活动,全年共将举办10次,预计将有800名学员来到儿艺剧场和马兰花剧场,参加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承办的这一艺术体验之旅。

  融合活动深受学员欢迎,他们很喜欢走出“阳光之家”的小天地,来到外面的“大世界”走走看看,这也正是开展融合活动的初衷——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帮助智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从2011年开始,全市“阳光之家”开展的以特奥融合、机构融合、家庭融合、社区融合为主要内容的融合活动年均超过1500次,年度参与活动逾3万人次。融合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搞“发球进洞”等特奥活动,有的搞乒乓球等体育比赛,还有的带领学员们外出,一起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在志愿服务中提升自我。

  通过一项项活动,学员们融入社会的愿望和能力不断增强,对未来更有信心。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透露,未来,“阳光之家”还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拓展“上海关爱日”“艺术体验之旅”等活动项目,丰富融合内涵,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新建实体专柜、微信等平台促进更多人了解这一群体,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规范管理服务,让阳光温暖更多人。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民生上海
   第A15版:阳光天地
   第A16版:阳光天地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小天地”里学习 “大世界”中成长
残疾人有法律问题找新民法谭
普陀区残疾人运动会开幕
申城银行业首推手语服务
长宁区请艺术家为残疾人献演
新民晚报阳光天地A15“小天地”里学习 “大世界”中成长 2015-05-17 2 2015年05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