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重的中山北路
许桂林
  许桂林

  我是在中山北路边长大的。我之所以说这是一条厚重的路,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和修建年代的久远,而是因为它是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路。

  但是,事实上孙中山先生和中山北路并没有什么关系。这条路用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我想很可能是因为有一条和它交叉的共和新路以及共和新路上有一个闸北公园,而公园里就安葬着一个和孙中山先生大有关系的同盟会创始人宋教仁先生。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陕北中学时,因为离家远,我每天必在中山北路上单程步行40分钟。记得和它交叉的沪太路口每天都停着几辆等待客人的三轮车。边上还有一个卖烘山芋的山东汉子。我和同学储福金从这里转上中山北路,要经过交通路、4号桥、朱家湾、和平新村和武宁路。那时候的感觉是路很长、很宽。路边店面不多,行人也不多,只有来来往往的汽车和自行车流在身边喧嚣着。交通路口变幻着红黄绿灯,常有闯红灯的骑车人被警察拦下来而不服气地辩论着、吵闹着。有时候我们走不动了,会花5分钱乘4站69路公共汽车到陆家宅,再沿着武宁路走到学校去。

  上海的棚户区“三湾一弄”就在中山北路的两边。住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每逢什么运动,往往会出几个乱世的英雄。夏天的傍晚,马路边会占满大大小小的凉床,上面躺着摇着蒲扇纳凉的人们。中山北路的南面,是混浊的苏州河。河的南面,林立着造币厂、101厂、大隆机器厂、棉纺织厂等国有企业。再往南曾经还有个塔式纪念碑,顶上嵌着时钟。上海人习惯把那一片地方叫作大自鸣钟,真的路名反而没有人去叫了。

  每天上学在中山北路上走着,我往往会产生一种对伟人的敬畏感,会有一种对历史的穿越感;每天习惯着看来来往往的汽车,我学会了全国所有的省会简称;每天和同学谈古论今,我的思路变得开阔起来;每天顶风冒雨地走,原来文弱的身体竟然也走好了。我和储福金后来下放农村,生活艰苦却很少生病,直到现在还能健步快走,储福金还成了著名的作家,还真得感谢这条中山北路。

  沧海桑田,上海巨变,今天的中山北路已经完全没有了旧时的模样了。高架桥贯通了整个路面。它穿越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全长10.4公里,轨道交通3、4号线和它同行。我少年时走过的所有的地方比如潘家湾、潭子湾等,几乎都被开发成新的小区了。原有的国有企业随着改制基本上都消失了。沪太路口成了长途汽车站,从这里一直向西去,各式各样的车辆川流不息,路两边盖的都是高入云天的商业或科技大楼。很多的公交站名没有了,但一些老站名如陆家宅、曹杨路、金沙江路等倒还保留着,只有69路公共汽车每天在这些老站牌下不知疲倦的停靠着,开行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民生上海
   第A15版:阳光天地
   第A16版:阳光天地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一座明亮的“惊奇屋”
观鸟
明月二三事
谈谈集邮
厚重的中山北路
简单炒股
合唱就是讲合作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厚重的中山北路 2015-05-17 2 2015年05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