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赞同“风景在路上”的说法。车子还没到天台山,从车窗里望见远处山峰的轮廓和路旁的修竹,心里一阵清凉。山风翻起树叶反面的银白色,远看就像一树树白花。到了华顶,瞥见竹篱密密围着的园子,开始以为种的是天台的云雾茶,后来看见植株阔大的叶子,才反应过来是高山杜鹃。可惜不是春天,看不见“云锦杜鹃”花团锦簇的盛景。午后一大朵乌云飘过来,雨滴豆子般倾泻而下,随后又变成支支透明的飞箭,一面山坡全都笼罩在亮白的雨雾里。
依山而建的国清寺,山门并不显赫。细看之下,发现寺外的隋塔、寒拾亭和照壁居然各自随处而建,完全不在一条直线上,既闲散又落落大方。寺中佛像面相丰颐饱满,宝冠璎珞仿佛有光。那种暗金的华彩沉实无比,不是“金碧辉煌”可以形容,更无簇新炫耀的尖与薄。僧人的袍子是浅灰与月白色的,和深黄的庙墙一样有静气。七月正是荷花季,佛殿前的大缸里荷花已有一人多高,红荷白莲引得香客频频仰头。远离中轴线一处殿堂前白兰隐隐有幽香。
选择住寺旁的天台宾馆,并非贪图便利,而是有人说这里能听到蛙鸣。虽然后来只听到响亮的蝉噪,但在雨后的阶沿,的确看到一只小青蛙跃进草丛里去了。宾馆前一畦畦水稻田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视野,“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关于童年的歌里,唱的就是这样的风景。远处的松树秀颀挺拔,不是园林或庭院中老气的模样。
在石梁景区,每隔一小段路总能看到清洁工用钳子把地上的纸屑捡到随身的筐子里。著名的“石梁飞瀑”,瀑布穿过横亘在两山峭壁之间的天然石梁奔流而下。工人用小桶在瀑布水潭边取水,然后用刷子认真刷洗小径旁的垃圾箱和路牌。天台真是神秀之地,人有禅心佛性不难,难的是用在谦卑待人用心惜物上。国清寺照壁上的“教观总持”四字,果然不是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