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薯饼香情
(美国)贾妮斯·泰达路斯 刘树英
  ◆ (美国)贾妮斯·泰达路斯 刘树英(编译)

  雅加达一个叫“红鲨鱼”的萨摩亚饼店里,店主安迪·阿姆斯壮异乎寻常地忙碌着。就在几天前,超强台风袭击了包括他的故乡萨摩亚在内的多个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除了要回答顾客们对他老家亲人的关切和问候外,他还忙着接收当地好心人捐助的衣物。

  在前来捐献的人群中,安迪注意到一个老妇人静静地站在一旁。她穿着棕色棉衫,领口别着两个小巧的红鲨鱼胸针,看上去有七十多岁了。他们目光相遇时,老妇人飞快地走上前,把一个手提袋子塞在安迪手里,告诉安迪里面的东西是送给萨摩亚灾民的。她看上去十分激动不安并意欲离开。安迪打开手提袋看到里面装着的是一捆百元面值的美钞。安迪请老妇人稍等,以便为她开一张收条。老妇人正犹豫时,安迪已端来一杯冷饮,并请她到饭店里坐下,然后开始数那些钱,啊!整整15000美元——可以兑换150万印尼盾!

  安迪告诉老妇人不知道该不该一下子收她这么多钱,“您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送到我这儿来呢?何不送到那些有名的慈善组织去?”安迪问。

  “因为你来自萨摩亚。”老妇人答道,“我相信你,知道你一定会用来帮助你故土的人民,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心人。”然后她说起几个月前的一天,当她路过这家饼店时被萨摩亚薯饼香味吸引过来。“当时你告诉我那香味是烹饪萨摩亚薯饼时散发的,你还热情地邀请我在这里品尝薯饼。”老妇人娓娓道来,“当时我身上的钱不够吃一个薯饼,在我拒绝你的邀请的时候,你已经用饭盒给我盛满了香喷喷的薯饼,并且分文不取。”说完,老妇人脱下自己的棉衫连同一个装满小饰品的精美铁盒也一起交给了安迪,说都要捐给故乡的受灾人民。

  当时的细节安迪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是他牢牢记着父母曾告诉他的一个古老习俗。在大多数萨摩亚的乡村里,家家户户都保留着这样一个习惯:做萨摩亚薯饼时,一定要多下一些米粉。这样,每当风尘仆仆的过路人进门歇歇脚时不至于饿着肚子离开。

  安迪打算,用老妇人捐的那笔巨款为在台风袭击后一无所有的人家建一些房子。“那位老妇人的善举使我十分感动,我打算回老家一趟亲自为他们建好房子,让受灾的人们明白,只要互帮互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安迪这样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6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鱼塘
   第C0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C04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天赐良儿
薯饼香情
受不了
就该这样推销洗衣机
“蜻蜓富家”
■ 裂变
新民晚报译文/星期天夜光杯B08薯饼香情 2015-08-23 2 2015年08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