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民生调查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积分通过银行卡“折现”
易蓉 郜阳
   【 行业尝试 】

  经过安全拆解处理后,一台废弃相机里158.8克危险废弃物和210.2克其他废弃物得到了安全处置,还有130.5克金属、271.8克塑料则进入了循环利用的渠道。这是记者在浦东金桥开发区内的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里看到的场景,而每天类似于报废数码相机的各类电子垃圾在这里得到“重生”。

  企业负责人介绍说,所有的电子垃圾都是通过标准化处理处置流程再次“重生”的——经处理的危险废弃物被集中分类、收集并运输至对口的资质企业进行处理,金属废弃物和塑料废弃物等进入循环渠道。新金桥环保下属上海金桥再生资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回收流通领域的电子废弃物,在全国首创了物联网回收电子废弃物模式,建立以“阿拉环保卡”为载体、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在开发智能回收箱时充分考虑便民因素,目前全市已建立2500多个回收点,对于大家电会员可以直接进行上门回收的预约,而小家电,消费者贴好条形码后可自行投放至智能回收箱,箱满后统一由专车回收。通过这一系统,老百姓投放电子废弃物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并且通过银行卡“折现”,或者兑换其他消费卡积点或促销物品。

  目前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新金桥公司开展了大量的“五走进”(走进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商区)渠道布设活动,宣传对废弃电子产品的正确处理方式。“但是在偏远地区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支持,渠道布设较慢,运营成本较高,希望人大帮助推动偏远地区在渠道支持上参照浦东政府的做法,组织相关部门从市到各街镇,层层落实,使各社会团体、街镇、企业和个人对平台的再生资源网络化建设给予配合,帮助平台快速整合资源,加快再生资源的网络铺设效率。”

  本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郜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6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鱼塘
   第C0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C04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电子垃圾“富”过金矿 全面“开采”难在何处
电子垃圾是如何绿色“重生”的?
垃圾积分通过银行卡“折现”
足不出户寄送电子垃圾
仿效国外推行“谁生产、谁回收”
微型计算机报废量涨最快
新民晚报民生调查A04垃圾积分通过银行卡“折现” 2015-08-23 2 2015年08月23日 星期日